歐盟新關稅的殺傷力有多強?透過中國電動汽車在德國的市場表現可見一斑。
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新關稅自11月30日生效以來,中國電動汽車在當地市場的銷量遭遇斷崖式下跌。以德國為例,在這個歐洲最大的單一市場,來自中國的上汽MG和吉利Smart品牌月銷量不足100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跌幅超過四成,同樣來自上汽的大通僅有兩輛汽車找到買家。
數據顯示,德國11月新車註冊量244,544輛,其中電動汽車35,167輛,佔比14.4%。中國品牌方面,電動汽車銷量領先的是上汽MG,銷量為957輛,同比下跌42.8%;排名第二的是吉利旗下的Smart,銷量為768輛,同比下跌42.6%。比亞迪以431輛的銷量排名第三,也是少數增長的品牌,同比增長了23.1%。當月銷量超過百輛的還有極星Polestar 共交付了201輛,來自長城汽車的歐拉Ora EV 共售出195 輛。此外,小鵬銷量為81輛,路特斯38輛,蔚來29輛,大通僅2輛。
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額外關稅,對中國汽車出口歐洲的影響是明顯的。在當地,來自歐盟以外的進口電動汽車一般只徵收10%的關稅,而針對中國品牌需要徵收額外費用。如MG加征35.3%的關稅,Smart加征18.8%,比亞迪加征17%。
「歐盟關稅不會影響MG海外銷售總量。」11月廣州車展期間,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接受採訪時表示,上汽乘用車出口除了電動汽車,還有燃油車和混動車型。加征關稅除了影響電動汽車出口外,「對於汽油車、混動車型的定價溝通,是有潛在幫助的。」相對於關稅給電動汽車造成的影響,俞經民認為「非關稅壁壘對於企業出口而言則更難應對」。儘管這樣,上汽乘用車對出口依然有信心。俞經民表示:「中國汽車在全球市場最多佔1/4,全球還有3/4的市場。只要用戶需要、經營需要,我們就要堅定不移地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