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剛開始,多家國產新能源品牌,紛紛公布了最新銷量數據,在「金九銀十」這個車圈的傳統旺季,幾乎大多數主流車企,均創下了月銷新紀錄。
具體來看,以品牌的定位高低、銷量大小衡量,不同陣營、門第化的分水嶺開始顯現。
*圖片來源:電車報告
其中,比亞迪以月銷超過 41 萬輛的成績,一家獨大。有 4 家品牌邁過月銷 3 萬輛大關,分別是理想、鴻蒙智行、埃安和零跑。2 萬輛俱樂部也添了新人,深藍、小鵬、極氪和蔚來,成為中堅力量。
小米、哪吒和嵐圖則保持在萬輛俱樂部,末位上升期的是阿維塔、智己和極越。咱們來分析下各家的具體表現。
在發布第五代 DM 技術和主力車型的更新後,比亞迪的競爭力正在持續飆升,月銷超 41 萬輛的表現,基本相當於奇瑞和吉利的總和,斷崖式領先的局面,在以往的國內車市很少見,通常前五名之間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趕上電驅化加速,停產燃油車率先開啟全面轉型,正在讓比亞迪逐漸穩固優勢。
在 8 月全球銷量中,比亞迪已經反超大眾,成為銷量第二大車企,雖然同期接近 40 萬輛的月銷,與豐田的超 65 萬輛存在一定的距離,但差距也正在逐漸縮小,培育真正國際化品牌的夢想,應該也不會太遠。
不過,老狐之前也說過,高端化是比亞迪相對薄弱的環節,9 月方程豹售出超 5000 輛、騰勢破萬輛、仰望售出 310 輛,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超 3 萬輛俱樂部中,月銷破 5 萬輛的理想和近 4 萬輛的鴻蒙智行,算是國產車企高端化的代表。
新穎的產品定位、豐富的智能化技術加持,讓消費者開始接受並認可國產豪華,對比 BBA 月均 5 萬輛左右的表現,這兩家已經可以直接掰手腕了。
老狐也比較期待,在今年的年終排名時,理想和鴻蒙智行能否打破,BBA 多年對於一線豪華陣營的統治。
埃安和零跑的定位,則是更加走量的大眾化細分市場,其中,埃安的表現並不樂觀,同比降幅達 30.65%,是榜單中少數出現下滑的,主要還是在價格戰的推動下,被定位下沉的高級別品牌/車型,搶佔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比如:小鵬 MONA M03。
零跑則是非常聰明且務實的,理想的成功啟示錄,讓零跑意識到了消費者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即增程+中庸的外觀+冰箱彩電大沙發,全部安排上再搭配一個更加親民的價格,競爭力自然也就上來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跑在海外市場的表現,與 Stellantis 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向全球其他地區和市場出口和銷售新車,並計劃本土化建廠生產,從而來規避關稅等限制,未來潛力還是很大的。
2 萬輛俱樂部也添了新人。深藍、小鵬、極氪和蔚來,深藍銷量增長的原因很直接,就是通過引入華為的智駕技術,在推出新車型增配降價後,促進了產品力的升級。
但是品牌定位介於啟源和阿維塔之間,可運作的細分市場比較有限,後續還有多大的進步空間,是需要畫問號的。
極氪和蔚來最近幾個月的表現相當穩定,尤其是在大趨勢加增程的當下,堅持純電路線還是相當硬氣的,兩家的最新車型極氪 7X 和樂道 L60,也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畢竟都是要搶佔 Model Y 的市場份額。
蔚來這邊的不確定性更多一些,大幅降低門檻的樂道 L60,同樣接入了換電體系,是否會影響蔚來現有車型的銷量表現,需要下個月才能明確。
憑藉著 MONA M03 的熱銷,時隔 14 個月,小鵬終於重回月銷 2 萬輛的成績,年底的日子應該也會好過不少。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最近有媒體曝出:明年小鵬將以 G9 為基礎,打造一款增程式 SUV,售價進入 20 萬以內,再加上智能座艙和智駕的頭部技術水準,這款車很可能顛覆現有的增程車價格體系。
萬輛俱樂部相對比較穩定。不缺訂單的小米,還是要解決產能問題,最近全新 SUV 的諜照頻出,並有消息稱:小米的第三款車型也要推出增程動力,並將進入更加親民的走量市場。
在流量優勢的加持下,小米的機會還是很大的,現階段主要以創品牌和口碑為主。
老狐之前也說過,哪吒和零跑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組合,兩者的主銷車型售價差不多,且都在效仿理想的「增程+冰箱彩電大沙發」,但銷量表現卻天差地別。
這就說明了營銷和設計的重要性,看臉的世界,被消費者認可的才是高顏值,「紅衣大叔」的潑天流量,似乎並沒有為哪吒的熱銷起到作用。
嵐圖算是 9 月的黑馬,終於邁過了萬輛大關,背後也有華為的影子,新款嵐圖夢想家也加入了華為智駕與座艙技術,提升了智能化方面的表現。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對於國產高端車型來說,華為的技術加持似乎正在成為趨勢和常規操作。
阿維塔和智己兩家中,老狐依然看好前者,尤其是阿維塔 07 剛剛完成了上市,並推出了增程式動力,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改變,10 月整體破萬輛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
作為主銷車型,新款智己 LS6 的賣相也不錯,入門版配置也很豐富,但在價格上還是不夠有衝擊力,如果能捨去一些可有可無的配置,去衝擊 20 萬以下的市場,憑藉靈蜥數字底盤、端到端智駕等技術,應該會更具吸引力。
從整體的銷量表現看,國內新能源市場依然在加速猛攻,能跟上節奏的比亞迪、理想、鴻蒙智行等,在品牌力、技術和價格等方面,都均有比較均衡的表現。
同時,對於中高端品牌來說,頭部的月銷門檻,已經從之前的 1 萬輛提升至 2 萬輛,如今的格局變化就像是分蛋糕,就看誰能搶佔到更多的燃油車市場份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