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有關?87年歷史上首次出現,德國大眾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

2024年09月03日19:23:05 汽車 1267

與中國有關?87年歷史上首次出現,德國大眾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 - 天天要聞

由於德國大眾汽車正在努力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目前正在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這也是大眾汽車87年來首次在本土關閉工廠。除了化石燃料原因以外,還同與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日益激烈競爭有關。大眾汽車正在採取進一步成本削減措施,正在考慮關閉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工廠,以節省數十億歐元的成本。同時,關閉工廠就涉及到工人利益,所以大眾汽車試圖終止自1994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就業保護協議。

與中國有關?87年歷史上首次出現,德國大眾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 - 天天要聞

大眾汽車公司(VW)位於茨維考的汽車工廠

大眾汽車其實從去年就已開始削減100億歐元成本,但是在其最大單一市場中國份額持續下降。盡在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在華交貨量較2023年同期下降7%,期利潤下跌11.4%,降至101億歐元,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卻歸結於輸給本土電動汽車品牌。除了大眾汽車以外,其他歐洲和美國汽車製造商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面對利潤率較高的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

一、汽車需求量下降

經過多年的強勁增長,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就已經基本持平。同時,歐洲目前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8億輛,到2030年可能會減少到2億輛左右,這也意味著歐洲汽車保有量將會下降25%以上。而美國也會減少22%左右,將會維持在2.12億輛左右。但是中國市場就不同了,目前還有增長空間,預計未來會達到2.75億輛。但是由於中美貿易爭端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讓本就放緩的經濟加劇了緊張的情緒。

與中國有關?87年歷史上首次出現,德國大眾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 - 天天要聞

歐盟汽車排放要求

二、排放問題

在歐洲排放問題是汽車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嚴格的排放要求再加上稅收變化導致柴油汽車銷量大幅下降。而更嚴重的挑戰是,歐洲為應對全球變暖而出台的更嚴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將會大大增加汽車企業的生產成本。如果汽車企業未能按照歐盟的要求超過排放標準,汽車企業將會受到歐盟的巨額罰款。未來,這些標準只會越來越嚴格。而為了應對如此嚴格的排放標準,每生產一輛汽車就需要增加近1000歐元的零部件才能符合排放標準。這些成本的增加將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只會讓消費意願整體放緩。

與中國有關?87年歷史上首次出現,德國大眾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 - 天天要聞

美國俄亥俄州洛茲敦的富士康電動汽車生產工廠的裝配線上

三、電動汽車的挑戰

為了滿足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汽車企業不得不開始向電動汽車轉變,但是許多傳統汽車製造商目前還沒有準備大量生產電動汽車。因為他們需要徹底改變運營方式,需要重新設計廠房、電機、電池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問題是,現在的歐洲市場已經準備好迎接電動汽車了嗎?歐洲和美國的很多城市、道路都是嚴重缺乏充電基礎設施,為了普及電動汽車就要徹底改變城市的電網設施,這個成本是不是有點高呢?另一個原因則是中低端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有限,對於缺乏電力基礎設施的歐美國家來說,這可是個致命問題。

與中國有關?87年歷史上首次出現,德國大眾考慮關閉兩家德國工廠 - 天天要聞

Oxa的無人駕駛客運班車

四、無人駕駛汽車

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也困擾著很多汽車企業,因為這項新技術的出現或將改變我們與汽車所有權的關係。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在未來15至20年成為主流,那麼我們許多人將不會選擇購買汽車,而是選擇共享或者租賃汽車。這樣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我們的出行成本,甚至還會影響汽車對我們的吸引力。

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歐洲、美國汽車的衰落並非是中國電動汽車所造成的,你們的「大本營」不是中國,而是歐洲和美國。當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必定會取代一個舊事物,傳統汽車企業需要做出改變,而不是埋怨。當年iphone手機的出現,有多少傳統手機製造廠商瞧不上,曾經紅極一時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黑莓、LG等企業是不是已經淡出了手機市場。如今的特斯拉就是標榜,傳統汽車企業需要抓緊改變,否則你們將會被市場所淘汰。

(文/瓶子)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新央企」將落戶重慶,由朱華榮掌舵?長安稱未收到正式通知 - 天天要聞

「新央企」將落戶重慶,由朱華榮掌舵?長安稱未收到正式通知

繼中國長安更名辰致科技後,最近又傳出最新消息:與長安汽車密切相關的這家「新央企」總部落戶重慶以及由朱華榮掌舵。不過,長安汽車方面相關人士稱不知情,未收到正式通知。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即將誕生的「新央企、新長安」為國資委直管的正局級單位,總部落戶重慶,掌門人正是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至於該正局級...
貨拉拉跨界造車走得遠嗎? - 天天要聞

貨拉拉跨界造車走得遠嗎?

當互聯網平台與製造業的邊界被逐漸打破,一場關於物流與造車的深度融合正在上演。近日,貨拉拉旗下多拉汽車首款純電廂式貨車「多拉八方」公開亮相,標誌著這家全球最大的同城貨運平台正式進軍新能源商用車製造領域。
13萬起的豐田bZ5,為何能讓特斯拉車主搖下車窗? - 天天要聞

13萬起的豐田bZ5,為何能讓特斯拉車主搖下車窗?

#智能駕駛輔助新星一豐bZ5實測#去年冬天在北京東三環的一次堵車中,我被隔壁車道特斯拉Model Y車主突如其來的搭訕驚到——他搖下車窗指著我的試駕車問:"兄弟你這車改得挺帥啊?"而這台讓他誤以為是改裝車的"未來戰士",正是剛上市的一汽豐田
開了5年多的皇冠,還能否找回當年「大皇冠」的尊嚴? - 天天要聞

開了5年多的皇冠,還能否找回當年「大皇冠」的尊嚴?

「潮汐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汽車市場,前幾年很多新能源品牌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發布各式各樣的車型,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優勝劣汰的原則也起了作用,如今還能發展的不錯的都說明確實力,而皇冠就是如此,2021年一汽豐田宣布皇冠品牌
11萬多拿下白色奧迪A4L,體驗德系豪華,家用代步好選擇 - 天天要聞

11萬多拿下白色奧迪A4L,體驗德系豪華,家用代步好選擇

作為奧迪品牌的全球銷量冠軍,奧迪A4自誕生至今已經走過了48年的光輝歲月,歷經9代車型更迭,最終成為經典。自2003年引入國產,年銷不足7,000輛,再到今天,奧迪A4L已經收穫超過百萬用戶的認可,而這個數字每天仍在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