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MG(名爵)成立於英國牛津。
2024年,MG成立一百周年。MG幾經易手,成為中國品牌後它也是百年品牌了。
雖然MG成了中國品牌,但是它在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呈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
中國市場,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MG的銷量表現不及同家族的榮威。好不容易有MG6\MG7這類小爆款的車型,在火一年半載之後銷量就會出現明顯下滑。
海外市場,MG的境遇完全不一樣,MG4 EV深受歐洲消費者喜歡。2023年全年,MG4全年累計銷量84萬輛,在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6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累計銷量達38萬台,而其中MG4 EV就貢獻了13萬輛。
不僅如此,上汽集團其它自主品牌的車想在歐洲市場銷售也會貼MG標。並不是中國人認標,其它國家的人也一樣,大家都對品牌有執念。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名爵在海外的銷量遠比國內好呢?接下筆者和大家聊一聊。
首先是上文提到的「貼牌」。目前除了MG4 EV在海外的銷量很高以外,上汽集團的其它車型只要是出海銷售,那都掛MG標。畢竟MG作為正統英國品牌,有歷史故事和品牌情懷可講。同時,MG的實力也差,曾經在賽道幾度擊敗捷豹,還是叱吒風雲的運動品牌,老外很吃這套。
其次是上汽集團的戰略部署,高層對MG的品牌定位和自主品牌的發展有清晰認知。早在2015年,上汽集團對MG品牌便有了明確的規劃。上汽集團的高層認為頭部的自主品牌在發展過程中擠占合資品牌的市場空間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而合資品牌為了生存也會盡最大努力與自主品牌搶市場。今年本田、豐田、日產的先後降價已經證明了這件事。
面對即將發生的事情,上汽集團的戰略是榮威主攻國內市場,而MG則被作為出海品牌而重點培養。
頭部自主品牌和主流合資品牌的競爭讓夾在中間的二、三線自主品牌失去了生存空間,只有「走出去」才有一線生機。MG在國外本來就有很強的群眾基礎,上汽集團的出海時間又比其它品牌早一步。三者結合,MG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在海外的銷量自然會高。
最後就是MG的旗下的車型在海外市場擁有較高的性價比,從價格到產品定位,它們都能更好的滿足海外用戶的用車需求。
譬如MG4 EV,它在國內的指導價是13.98—18.68萬元,因為這個價格正好與元PLUS、埃安Y等車重疊,所以它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力和銷量其實一般, 好在歐洲市場給MG長了臉。
其實這也得益於它的後置後驅的驅動方式,賦予了它優秀的操控性,而後五連桿獨立懸架在10萬出頭的純電動車中算是天花板了,所以從駕駛者的角度看它的確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純電動車。
總而言之,百年MG代表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大方異彩,其中有中國汽車工業賦予它強大的產品實力,也有百年品牌的獨特魅力。2024年,相信百年MG(名爵)會在車型和品牌戰略上帶給大家新的驚喜。(文/優視汽車 向前)
註: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