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下半年「狂飆」後,透支效應來了,開年車市「啞火」。2月8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29.3萬輛,同比下降37.9%,環比下降40.4%。
其中,自主品牌零售量為64萬輛,同比下降31%,環比下降40%;豪華品牌零售量為19萬輛,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28%;主流合資品牌零售量為47萬輛,同比下降45%,環比下降45%。對於1月車市表示,乘聯會方面坦言:「無論同比增速還是環比增速均為本世紀以來的1月最低數據,車市未現『開門紅』,但符合預期的合理走勢。」
「由於今年春節較早,產銷環節工作日同步減少,銷量潛力未得到充足釋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同時購置稅減半、新能源補貼等政策也已到期、此前幾個月產銷量偏高以及經銷商的謹慎態度,對車市銷量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從燃油車市場來看,由於去年底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退出,銷量提前透支,導致今年1月車市壓力較大。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國常規燃油乘用車(不含新能源車)零售量降至96萬輛,同比下降44%,環比下降37%。崔東樹認為,目前來看,消費需求支撐力不足有待釋放,政策仍需向燃油車中的節能車施以更大的傾斜力度。
不僅燃油車市場,狂奔的新能源車市也不樂觀,延續去年12月出現的新能源銷量走緩特徵。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為38.9萬輛,同比下降7.3%,環比下降48.2%;零售量為33.2萬輛,同比下降6.3%,環比下降48.3%。從細分市場來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中的A00型電動車型下滑最明顯,1月批發銷量為3.4萬輛,環比下降77%,占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的13%;B級純電動乘用車批發銷量為10.5萬輛,環比下降24%,占純電動乘用車總銷量的39%。
雖然批零售量均出現下滑,但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仍穩步提升。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為26.8%,同比提升7.4個百分點;零售滲透率為25.7%,同比提升8.7個百分點。「新年伊始,進入消費者對政策觀望的過渡階段。」崔東樹表示,新能源剛需車型成本繼續承壓,補貼退坡帶來的價格複雜調整,新能源車市場格局正在重塑。
儘管1月車市「遇冷」,但乘聯會對今年車市大盤走向依舊給出樂觀判斷。崔東樹表示,各地政府對刺激車市拉動消費高度重視,今年車市「開門紅」應該在春節之後的2月。
「疫情後消費者購置新能源車的意願小幅下降,同時目前油價並不太高,春節後燃油車市場下降速度將放緩,有望形成較好的『開門紅』增長。」崔東樹表示,2月是春節後的真正市場啟動期,也是疫情三年結束後的市場啟動期,因此消費市場會迎來新投資和新消費機遇,燃油車市場的需求也將逐步恢復,煙火氣重歸生活,因此2月車市零售增速值得期待。
事實上,隨著疫情限制全面放開,新一輪促進汽車消費政策持續釋放。在今年2月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介紹,商務部將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重點抓好穩定新車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擴大二手車流通、暢通汽車報廢更新四個方面。同時,地方政府也拿出「真金白銀」促進汽車消費。今年1月以來,河南、浙江、吉林、無錫、海南、貴州等出台相關政策或發放新能源消費補貼以及消費券,補貼金額從千元到萬元不等。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