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售價:暫未上市
測試車輛:試裝車型
測試車輛價格:暫未上市
測試地點:珠海
測試路況:城市綜合道路
都說成長的路上,最大的敵人總是自己。這對於作為小型SUV的繽智來說,再合適不過。誕生於本田全球車平台的它,從2014年起開始在國內銷售至今,短短8年累計銷量超過110萬輛,這樣的成績在同級車型中,目前沒有其他品牌可與之一戰。
儘管現款的廣汽本田繽智仍然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但它也到了該換代的時候。我們很幸運能在第一時間體驗全新的它;而這次的全新繽智的變化,已經不足以用經歷時間洗禮之後的成長來形容,它在很多方面都堪稱蛻變。一般車型的進化大家總會有所預判,多少知道可以期待的領域,相比之下領頭羊的蛻變則更令人驚喜;如果繽智能持續地保持這樣的蛻變,它或許離成為經典車型就不遠了。
眼前的全新繽智,相比上一代顯得穩重了不少,沒有了此前靈動與相對俏皮的前臉,取而代之的是與車身同色的橫條狀進氣格柵,搭配飛翼式LED大燈,讓新車看起來內斂而又精神。車頂不再從B柱開始下滑,使得整個側面看起來略顯方正;車尾則用上了時下流行的貫穿式尾燈,讓其尾部看起來更顯時尚。
顯然全新繽智整體的設計比較簡約,甚至還有一點「方方正正」,但經過了Honda F1賽車風洞內測試,能保證車輛擁有較低的風阻,進一步提升燃油經濟性。
它的內飾也是以簡約為主,相比上一代同樣是翻天覆地的。簡潔的中控台從設計到配色都十分居家,搭配7英寸液晶儀錶及9英寸中控屏,讓新車的科技水平不輸同價位的新能源車型。同時,這樣的設計很好地擴寬了駕駛者前方的視野,甚至連雨刮器也被設計刻意隱藏起來,避免駕駛者前方視野受到一絲絲的影響。此外,後視鏡與車身距離也作出優化,以降低A柱與後視鏡之間的視覺盲區,提升駕車出行的安全性。
為進一步提升前排駕乘者的舒適性,全新繽智的前排出風口加入了微風功能。只需擰動空調出風口旁邊的旋鈕,就能進入微風模式,避免空調直吹前排人員的同時,還提升了車內空氣流動性,讓車內環境更舒適。
全新繽智的座椅採用了黑/白雙色拼接的皮質包裹,內部的填充物較厚且軟硬適中,坐久了也不會覺得累。同時,腰部和腿部的側翼有一定幅度的隆起,為乘坐者提供一定的包裹性,在激烈駕駛時,能較好地固定乘坐者的身體,減少身體滑動的幅度。
作為家用屬性的全新繽智,在設計上也充分考慮到後排成員的舒適性,不僅將後排的腿部空間增加了35mm,還將座椅的靠背角度後仰了2°,提升後排乘坐空間的同時,還讓乘坐著擁有更舒適的坐姿,使後排乘客在長途出行時更為舒適。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新車的車頂從C柱才開始往下收,讓後排側窗的面積增大了不少,配合可隔絕99%紫外線的全景天幕,使後排空間感更顯充足。此外,全新繽智作為本田家族在國內最小的SUV之一,也保留魔術座椅的設計,提升車內的空間利用率,搬運大件行李時更方便。
一台偏家用屬性的SUV,在動力方面算是比較溫和。全新繽智僅搭載了1.5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91kW,峰值扭矩145N·m,匹配CVT變速箱。儘管這套動力系統看著就很平台,但當油門踏板行程過半時,工程師精心調校的排氣聲音就會隨之傳來,讓一台小排量車型也有獨特的駕駛樂趣。
這套1.5L+CVT的組合,要論加速性能並不能與很多帶T的車型相比。不過,它的變速箱經過調校,明顯感覺到升擋和降擋變得更「聰明」了,學會了提前預判駕駛者的意願。比如在轉彎時,當我們收油門踩剎車,車輛會可以把轉速稍稍拉高,就好像賽車手過彎時降擋補油的動作,為出彎給油做好準備,提升車輛的動力響應,讓駕駛者對動力充沛感更有自信。
有了這套偏運動調校的動力系統,全新繽智底盤的調校也有所提升。懸掛系統依舊是那套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組合,但車身接地部位橫向剛性,車身扭轉剛性,懸架安裝部位剛性等部件的剛性均有所增加,讓新車在彎道中的表現更顯平穩,車輛側傾的感受明顯優於上一代車型。
此外,全新繽智還在AHA敏捷操控輔助系統,可單獨針對其中一個車輪進行獨立制動,以提升輪胎的抓地力,配合偏輕且精準的方向盤調校,讓車輛獲得更好的循跡性,使全新繽智通過彎道時更是行雲流水。
當然,全新繽智不僅在乎老司機們的駕駛感受,對於新手們也非常友好。升級後的Honda SENSING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除了我們熟悉的ACC自適應續航系統、BA制動輔助系統等,還增加了CMBS碰撞緩解制動系統,可在路口轉彎時感應對向來車,提示駕駛員進行規避,即便是沒有路燈的情況下,車輛也可以感應橫穿馬力的行人或非機動車,給駕駛員進行警示,降低發生事故的概率,為所有駕駛者保駕護航。
車型換代,總是需要從內到外的大調整才會顯得更有誠意。全新繽智的這次換代不僅是外觀內飾的設計改變,駕乘空間得到進一步挖掘,駕控性能和安全性能也更加出色,使這台新車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這已經不是簡單地「拿出誠意」的問題,更是期望超越自己達成蛻變。而上一代繽智本就是小型SUV區間的市場標杆之一,這次換代,毫無疑問將繼續鞏固它的地位。
文&攝影=黃智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