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Mate系列商務屬性的問界M7,銷量能否再上一台階?
今日下午,華為夏季新品發布會,在介紹完多款數碼消費產品後,本次發布會的真正主角——AITO品牌第二款車型問界M7終於壓軸登場。
該車由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親自上台介紹,隨後兩台實車也駛入發布會現場。
與問界M5發布時的緊張不同,這次余承東的臉上多了一絲期待——今年上半年,AITO品牌交出一份還算出色的成績單,這給足了余承東底氣。
問界M7,對標百萬豪車
在介紹新車前,余承東一如既往地重申了一遍「華為不造車」,隨後介紹了問界M5取得的成績,以及小康集團代工廠的最新情況。
作為華為寄予厚望的新品牌,AITO品牌首款車型問界M5在今年6月交付7000多台,近四個月累計交付約23萬台。雖然離當時預定的目標仍有很大距離,但確實在成長增速上遠比賽力斯品牌來得成功。
隨後,余承東分別從外觀、內飾、音響系列依次介紹問界M7。
從官方定義來看,問界M7被劃分為「豪華智慧大型電動SUV」。在先前的預熱中,吃瓜群眾們自然而然地將這款新車與剛發布的理想L9作為對比,也就在昨日,一則「余承東參觀理想L9」的消息更是讓兩款車型緊密聯繫在一起。
外形設計,問界M7延續了上一代產品「極致、簡約、純凈」的設計理念,實際上只是在細節處層次感上做了一些改進。
在內部配置方面:作為一款大型SUV,問界M7採用了三排座椅的「2+2+2」設計。為了讓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問界M7將L113長度大幅壓縮至422mm,因此車內空間轉化率達到了92.4%。
在這裡,問界M7分別與BBA旗下大型SUV進行對比,而吃瓜群眾們期待的理想L9並沒有出現在對比名單里。
車內音箱也是問界 M7的亮點之一:全車內配備19單母音響(15車身+4頭枕)。同時,車廂里加入了ENC主動降噪功能,配合「電驅靜謐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路噪和增程器的噪音。值得一提的是,車門採用了電吸門設計,同樣實現了靜音效果。
隨後,余承東公布了問界M7的六款配色。
看到這裡,吃瓜群眾們不免要發出了一句:「就這」?
期待已久的理想L9對比並沒有到來,同時這些內飾的配置似乎有些「華而不實」,那麼問界M7到底厲害在哪裡?
問界M7的黑科技
隨後,余承東宣布了問界M7第一項「黑科技」——創新性的「零重力座椅」。
據余承東介紹,「零重力座椅」的設計雖出現很久,但在同類型車型上並沒有用被廣泛採用。據悉,該座椅設計採用3軸動態調節,通過6個電機控制,從而讓座椅調整到最舒適的位置,實現「零重力」的效果。
簡單來說,該座椅就類似於「摺疊床」的設計,配上問界M7內部大空間,從而給乘客最舒適的位置。
接下來,余承東又公布了另一款「黑科技」:全新的鴻蒙OS智能座艙。全新的鴻蒙系統支持「車機多任務中心」,同時還首創了「超級桌面」,手機應用可在車機屏幕使用。
在介紹這一部分時,余承東用了相當長的篇幅,重點介紹了鴻蒙系統在人機交互上的獨特功能。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手機廠商確實在車機系統上,相較於傳統車企有更多的經驗和創意,優勢也更大。
在問界M7的性能上,作為一款增程車型,該車搭載了華為自研的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配置了1.5T四缸增程器和永磁同步電驅油冷技術;四驅版本百公里加速4.8s,而後驅版本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可實現CLTC工況續航1220km,並且CLTC百公里油耗低至5.8L;另外全車配備包括雪地模式、濕滑模式在內的6種駕駛模式。
簡單概括下來:既能像燃油車一樣能跑,同時兼具純電車的省油的優勢。
有趣的是,在比較油耗的環節,是理想L9第一次出現。其他時間,余承東拿出來對比的友商產品,除了Model Y算個例外以外,其他基本上都是賓士寶馬奧迪等傳統車企的百萬級產品。
最後,小康集團創始人張興海上台與余承東進行了一波「商業互吹」,並且公布了問界M7的價格:基礎款31.98萬元,最高配置37.98萬。
價格上確實比理想L9便宜,同時與問界M5實現了價格錯位。
確實,30萬元級別的售價,比BBA們的百萬級豪車優勢明顯(狗頭)。
問界M7神在哪裡
正如開頭所說,問界M5的交付量大漲給足了余承東勇氣。
雖與一線造車梯隊仍有一定距離,但至少不用重蹈「賽力斯」的銷量慘劇。
從余承東滿篇的「華為元素」來看,即使一遍又一遍重複「不造車」,但AITO品牌確實承載了「華為牌汽車」的全部希望,因此我們也可以從這款車型上看到華為在汽車業務上的優勢。
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全新的鴻蒙OS智能座艙:藉助出色的軟體生態,鴻蒙系統在萬物互聯互通上,已經實現了國內系統的領跑地位,而這一點也延續到車機系統上。從介紹來看,問界M7車機系統的「超級桌面」,幾乎是把手機的使用效果完全搬到了汽車上。
如果在實際使用中也能達到PPT中的效果,那的確做到「頂級車機」的效果。從這一點來看,在智能汽車的車機系統環節,手機廠商出身的華為遠比傳統車企來得出色。
而在車內音響系統、三電系統等其他方面,華為經過多年來「為汽車造車」的經驗,積累了一大批成果,因此這些領域同樣不比競爭對手落後多少。
不過問界M7的劣勢也很明顯。
正如「問界M5媲美百萬豪車」的言論實則為余承東的營銷手段,從整場發布會看下來,問界M7的一些功能依然存在誇大的營銷效果,具體使用效果還得經過實車交付後,是否能得到車主的認可。
另外,在問界M5上,此前曾被詬病的輔助駕駛硬體,在問界M7上依然延續著:3個毫米波雷達、4個APA攝像頭、12個長距離超聲波雷達的配置相比於同類型車型落後許多。余承東也表示,問界M7目前只有L2+級別的輔助駕駛能力。
因此就自動駕駛能力而言,毋庸置疑是問界M7的明顯短板。
結語
如果拋去華為的品牌光環,問界M7在與理想的競爭上應該是毫無勝算。
但正是有了「華為造車能力」的加持,讓這款車型在大型SUV車型中有了一戰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問界M7主打了商務屬性,而開啟讓華為手機站穩高端路線的恰恰的專註商務的Mate系列。
這恰似一個輪迴,那麼問界M7能完成余承東的期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