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孩子呼吸道疾病高發季!這些誤區你中招了嗎?兒中心專家喊你注意這些

秋冬季來臨,隨著天氣轉涼,又到孩子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當孩子出現低燒、不適、頑固性咳嗽等癥狀,一定就是著涼感冒了嗎?其實,這些癥狀也可能是肺炎前的徵兆。如果把兒童肺炎當做普通感冒去治療,可能導致孩子病情延誤。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教授近日在輝瑞「疾病教育日」指出:

發燒和咳嗽是兒童比較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癥狀,但是癥狀和疾病其實是有嚴格區分的,癥狀並不能代表疾病本身,家長要積極掌握呼吸道疾病預防知識,呵護寶寶健康成長。

兒童呼吸道疾病應及時就診

「社區獲得性肺炎、咽扁桃體炎、鼻竇炎、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都屬於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殷勇教授介紹:「臨床上很多家長會把一些普通肺炎當成感冒,以致延誤了孩子的病情治療。所謂感冒其實醫學術語叫做急性鼻咽炎,顧名思義就是在鼻部和咽部,局部可能具有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還有咽喉咽痛的表現,部分孩子也會有全身的表現,比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咳嗽等,一旦累及到了肺部,發展成肺炎後出現的一些癥狀往往比較嚴重,比如高熱不退,頻繁咳嗽,甚至發生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在孩子出現呼吸道疾病癥狀時,家長應該如何來對待呢?殷勇教授說,「如果孩子發熱、咳嗽,同時伴精神狀態不好且在三天內依舊無緩解,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及時就醫。」

孩子發燒,家長不要給孩子亂用藥

目前很多家長在用藥方面還存在很多誤區。「發燒可能是由於病毒、細菌或者支原體感染引發,但是家長切忌在不問診情況下,自行給兒童服藥。」殷勇教授介紹說,

在眾多呼吸道疾病中,支原體肺炎是家長和醫生應該特別留意的一種呼吸道疾病。

作為兒科呼吸道疾病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原,它既不是細菌也不是病毒,它是在人體內不依靠活細胞生存的最小微生物之一。支原體引起的肺炎,小患者可能有發熱咳嗽等癥狀,但是醫生用聽診器聽肺部是聽不到啰音的,所以有時易漏診或誤診。在治療上,針對病原體的治療為目標性抗感染治療,國內外指南推薦覆蓋支原體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黴素類藥物來進行對症治療。因為支原體沒有細胞壁,用頭孢治療是無效的,家長切忌「病急亂用藥」。

「對於兒童來說,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兒童用藥盡量要採用兒童劑型和兒童劑量,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殷勇教授談到,「八歲以下孩子使用會引起牙釉質的發育,因此不建議使用四環素類藥物;喹諾酮類的藥物則會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軟骨發育,18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也是不允許使用的。」

成人藥物掰開給孩子吃?

過去因為兒童藥物的研發有限,很多家長就把成人的藥物掰開,預估一個劑量就給小孩吃了。這樣的做法對不對呢?殷勇教授介紹說,「兒童用藥,首先一定要確定是什麼疾病,是否需要用藥;第二點,需要給葯的話也要給合理的劑型和劑量以及合理的服用方法。因兒童和成人的機體有很大區別,個別藥物從成人體內排出一般需幾個小時,在兒童體內則可能需幾天時間。因此千萬不要把小朋友當成一個縮小版的小大人,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兒童用藥盡量要採用兒童劑型和兒童劑量,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使用。

需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兒童用藥需要「足療程」

殷勇教授指出,使用抗生素需要一定的技巧,目前存在濫用抗生素和抗生素使用療程不足的問題,需要引起警惕。一方面,如果患兒是病毒性感染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另一方面,真正需要足療程使用抗生素的患兒,如果沒有使用到位,也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一般抗生素治療需要七到十天,在不同的兒童之間,由於治療的措施以及個體抵抗力的不同,具體的療程也會有一些差別。再比如支原體肺炎,一般臨床治療需要兩到三個療程的阿奇黴素的治療,」殷勇教授談到,「過早停葯一方面會讓體溫反彈,另外一方面可能會留下病灶難以清除,後續又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因此治療感染性的疾病一般需要精準出擊一步到位。」

佑苗計劃兒童合理用藥全國巡講項目啟動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發起、輝瑞中國支持的「佑苗計劃—兒童合理用藥全國巡講項目」今日在進博會上宣布正式啟動!本次項目將聚焦基層兒科臨床合理用藥認知和能力,以促進兒科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提升。

「相較於成年人,兒童身體條件比較特殊,這就使得在處理兒童疾病的時候,關注療效之前,首先需要重點關注藥物的安全性。」國家衛生健康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藥師協會副秘書長劉曉琳介紹說,「目前,我國兒童醫療服務資源和服務能力在各地區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也就更加需要積極探索解決方案,縮小基層醫療機構兒科臨床服務能力和質量的差距。合理用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兒童診療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佑苗計劃項目將聚焦基層兒科臨床合理用藥認知和能力,促進兒科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提升。」

該計劃將在未來三年內,主辦機構將與全國各地兒科醫療聯合體(兒科聯盟)密切合作,在大部分省份和更多的二三線城市組織開展巡講,通過線上線下、點面結合、層層覆蓋、形式多樣的高質量培訓,爭取進一步提升兒科臨床醫師和藥師在合理用藥上的認知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