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每日一悟教育孩子學會謹言慎行


宏:

你好!西哲尼采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個錯誤。」

2009年元月12日,我給雲濤的每日一悟:「本周我重點講講吳氏家訓第二條『謹言慎行,志存高遠。』志存高遠就不用多說了,你志向遠大,很有抱負。

我要說的是『謹言慎行』這點,你做得遠遠不夠。你現在是中國青年了,做事要穩當,不要慌裡慌張,急躁冒失。」

大凡男孩都有不穩當、好動、好急躁的毛病。某日,我叫雲濤賣醋、醬油等調味品,他慌裡慌張竟然在樓梯口摔了一跤。我很生氣,嚴厲地批評,他還感覺很委屈。以後我每次安排他購買日用品,我都有意無意地點此出摔跤之戲。我說:「不要慌,別摔到了。」雲濤總是呵呵一笑。

後來,我分析雲濤此種毛病,主要是他腦子裡要麼想著學習,要麼想著電腦遊戲,精力不集中所致。

元月13日一悟:「有句古語叫『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所以,謹言就是說嘴巴要把住,即如人們常說的『管住嘴』。用亳州話說不要用言語刺激別人、撩撥人。同學之間語言也要和諧。

流言比利劍更可怕,它能傷害一個人的身心,喜好道聽途說之人,總是把自己的快樂強加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所以說,說話反映一個人的智慧,謹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說話智慧的最高準則。」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我經過耐心細緻的「團結友愛」意識的另一種形式的「普九教育」,雲濤的情商的確得到極大的提高。高中階段,他同學關係處得特別和諧、融洽。有一階段,我經常聽他自言自語:「做人要厚道。」前兩天,他中午回家,十分自豪地對我說他在班上,同學們特別尊敬他,虛心向他請教。

元月14日一悟:「謹言,我工作的時候,有個『四不』 處人的原則(不爭論、不解釋、不打聽、不設防),前三不你可以參考。

不做無謂的爭論,那種無意義的爭論,在我看來就是抬杠,為此爭得面紅耳赤,更是愚蠢之極。幫我鍛煉的楊師傅就喜歡抬杠,我不抬便送他『常有理』的綽號。每當話攆話,火藥味稍濃之時,我便說『常有理』也就偃旗息鼓了。

——不做東家長、西家短的『長舌婦』,也不做『包打聽』。

從字面上理解,長舌婦說的是女人,俗語「三個女人一台戲」是之謂也。但在實際生活中,是男女不限的。是指愛扯閑話、搬弄是非的人,一點小事就當大事宣傳,令人們極為反感的人。

這方面,你媽媽修養極好。遇事總是三緘其口,不隨意發表『路透社』的消息。說話做事謹慎,掌握分寸,三思而後行。為人處事多換位思考。時時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與同事相處,也是注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則,擇善而交之。

在過去,有一種行當叫『包打聽』,即警察局(那時叫『巡捕房』)的密探或『線人』。他們經常出沒於茶館酒樓等人群聚集之地,留意別人閑談中的信息。

在現代社會,『包打聽』升級為『消息靈通人士』,要找什麼八卦新聞,詢問什麼歷史掌故,找他准沒錯。這些人似乎總有辦法打聽到別人的隱私,讓人防不勝防。你媽媽在單位對有『包打聽』癖好之人採取的對策就是敬而遠之,避免捲入是非漩渦。 

——不要喋喋不休、反反覆復地解釋。

我依稀記得契訶夫有篇短篇小說《一個文官的死》。故事說的是一個公務員竟然因為打噴嚏把唾沫噴到布里扎洛夫將軍的臉上就喋喋不休、反反覆復地解釋以致於憂鬱死亡。

我從網上下載了小說的精彩對話——

『我把唾沫星子噴在他身上了!』切爾維亞科夫暗想。『他不是我的上司,是別處的長官,可是這仍然有點不合適。應當賠個罪才是。』

  切爾維亞科夫就嗽一下喉嚨,把身子向前探出去,湊著將軍的耳根小聲說:

『對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濺在您身上了,……我是出於無心。……』

  『沒關係,沒關係。……』

  『請你看在上帝面上原諒我。我本來…我不是有意這樣!』

  『哎,您好好坐,勞駕!讓我聽戲!』

  切爾維亞科夫心慌意亂,傻頭傻腦地微笑,開始看舞台上。他在看戲,可是他再也感覺不到心曠神怡了。他開始惶惶不安,定不下心來。到休息時間,他走到勃利茲查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了一忽兒,壓下膽怯的心情,嘰嘰咕咕說:

  『我把唾沫星子濺在您身上了,大人。……請您原諒。……我本來……不是要……』

『哎,夠了。……我已經忘了,您卻說個沒完!』將軍說,不耐煩地撇了撇嘴唇。」

宏,我第一次閱讀此小說雖有點忍俊不禁卻牢牢記住了,我感覺世上有些事情不能反反覆復地解釋。《史記·項羽本紀》里劉邦手下大將樊噲就說「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成大事者豈能婆婆媽媽。(未完待續)


苦盡甘來,永遠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