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 | 怎麼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等好習慣?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規則的社會體系中,我們都明白這個世界從沒有絕對的自由,在特定的場合就需要遵守相應的規則。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第一步,應該先從制定規則開始,尤其是制定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能夠被孩子接受的規則。

一、制定規則的好處
如果我們能和孩子一起制定符合他們年齡發展的規則,從家庭教育來看,還能帶來以下4個好處:
  • 讓所有家庭成員知曉,一個人該如何去與這個家庭環境、及其他家庭成員相處。
  • 幫助孩子清晰地知道,什麼行為在家庭里是被接納的,什麼行為是不被接納的。
  • 為家長提供一個統一的標準去應對、評價、引導孩子的行為。
  • 幫助人們在一個群體環境中和諧相處。
二、怎麼才算是合適的、好的家庭規則呢?
它可能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規則清晰
當你開口制定規則時,你的孩子需要知道你在制定規則,而非只是當時說說而已。
比如你可以嘗試用固定的開場白:「我們來商量一件事情。」
2. 簡單易懂
當你描述規則內容時,確保你的孩子真的聽得懂。
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限制,對於幼兒、兒童需要使用不同的詞語來描述事情,簡短積極的家庭規則比一個長句子要有用。
最重要的是,請先確保你的態度溫和、情緒穩定。如果你很激動,孩子們首先會被嚇住,注意力無法關注到你在說什麼。
3.明確期望
明確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們具體怎麼做,而非說不能怎麼做。
舉例如下:
要做什麼
不要做什麼
請用右手
握著勺子吃飯
不要用手抓飯吃
請抬頭看著我
不要盯著地板
請看第二個圖案
不要東張西望
當然,有時候你可能一下子想不到怎麼通過正面地描述指令讓孩子不要做什麼。
所以,你需要在有空的時候思考一下,練習如何正面地描述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三、那麼由誰來制定規則呢?
當孩子3歲之後,就可以參與制定家庭規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成熟度的增長,鼓勵孩子更多參與到規則制定中來。
討論規則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制定規則的過程同樣如此,這是一個機會,你和孩子在一起為家裡做點事情。
也許你一開始心中已經有了成熟的想法,但是請不要一下子說出來,鼓勵孩子多參與,不要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一方面參與家庭交流可以鍛煉孩子表達自我想法的能力,同時你可以了解孩子的思維和想法,並且給孩子強烈的歸屬感,讓他知道他在這個家中是很有發言權的。
當你讓孩子參與制定規則時,這有助於他們理解和接受規則,以及為什麼你的家庭需要這些規則。
這意味著他們更有可能認為規則是公平的,並堅持執行。
對於年齡較大的兒童,參與制定規則也可以促使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可以把規則寫下來,或者用圖標展示,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提醒孩子規則的存在。
責任編輯:蔣潤慈

對於培養3-8歲兒童良好行為習慣,怡禾邀請兒童心理科周娛菁 醫生開設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課程。
課程從生活能力、生活習慣、自我保護三大重要版塊鋪開,按照:案例分析+如何實踐+科學建議的模式,針對3-8歲孩子行為習慣為入手點進行系統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