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潤之的狂草代表作竟是抄錄高啟的詩,字跡時而奔放,時而含蓄

導讀:你讀過高啟的《詠梅九首》嗎?這位明代的詩人,用其獨到的視角,將梅花寫的淋漓盡致,而這首詩歌,毛主席也是情有獨鍾,還親自抄錄了這首詩歌,無意間,寫出了狂草的至高境界。

難怪有朋友說,這才是毛主席狂草的代表作,內容是「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而在毛主席的筆下,將這種奔放的格調,表現的十分完美,簡直是爐火純青,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一番吧。

從這幅作品上看,毛主席的狂草已經達到了一種化境,讓人望塵莫及,那氣勢,氣吞山河,無與倫比,難怪朋友們稱毛主席的書法為「偉人偉才」,這幅狂草最為震撼的地方就是字形的大小變化上,不僅順其自然,而且是一種情緒的最好宣洩,甚至,欣賞這幅作品,頭腦中,都有一種很強烈的畫面感,這就是一種意境吧,毛主席的書法,就讓人身處其中,境界感十分強烈。

這幅狂草之作,不僅在字形大小上表現出一種大境界,而且在線條的粗細上,變化多端,呈現出一種很自由的狀態,時而粗重,時而疾澀,時而纖細,即使是很纖細的線條,但是力量感,卻是十分突出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線條,還出現了這種相互穿插,顧盼生情的狀態,我們也能夠看到,不少的線條,出現了飛白現象,可見,這情感的宣洩,也是一種自然的流露,除了這些特點之外,我們還會發現,不少的字跡,表現出一種非常明顯的抗肩現象,勢感也更加突出,墨色上,也出現了這種層次感,濃、淡、干、濕變化十分豐富,通篇給人一種跌宕起伏的感覺。

這幅作品,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個別字,書寫的字型大小十分大,那種大開大合的狀態,讓人蕩氣迴腸,欣賞起來,讓人有一種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妙趣橫生,這幅作品,也堪稱狂草的「天花板」,有朋友還稱這幅作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也是我們欣賞到的毛主席最為有氣勢的一幅作品,不是嗎?對於這幅作品,你有怎樣的感想呢?記得分享你的認識和看法,一同交流,一同學習探討,記得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