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騙子假冒警察誘導10歲娃轉走父親卡里28萬餘元 警方:寒暑假謹防孩子遭電詐

「她自稱是警察,說我參與了一起詐騙案,如果不配合調查,以後就不能上大學,父母還會被拉成黑戶……」近日,四川西昌市發生一起未成年人上網被詐騙案例。在詐騙分子誘導下,10歲小學生王某將父親手機里的「國家反詐中心app」卸載,並按照對方的操作,轉走了父親銀行卡里28.88萬元。目前,警方已追回資金20餘萬元,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全國各地中小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的案例越來越多,主要有免費皮膚「大陷阱」、紅包返利「殺魚盤」、「防沉迷」騙錢財、假明星發「假福利」等。數據顯示,寒暑假是學生們被詐騙的高發期。民警提醒,寒假來臨,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人防詐騙教育,提高自身及孩子的反詐意識。

▲資料圖 圖據ic photo

網上遭遇女子冒充警察詐騙

10歲孩子轉走父親卡里28.88萬元

「在某音上一個姐姐私信我,說她是警察;她說我參與了一起詐騙,讓我配合調查……」2024年1月5日,10歲的王某刷某音短視頻時,認識一名自稱是警察的陌生女子,對方告知王某近日涉及一起詐騙案件,現要求王某配合調查。

該女子通過某短視頻平台與王某進行視頻通話,詢問了其父母的工作情況,並稱王某若不如實告知,以後就不能上大學,父母還會被拉成黑戶。一番恐嚇後,王某已相信其警察身份,並根據詐騙分子的指示,卸載掉了父親手機里的「國家反詐中心app」。隨後,詐騙分子讓王某點開微信錢包,將微信零錢提現到銀行卡。之後,王某按照對方的要求,點擊對方發來簡訊里的鏈接,並輸入驗證碼進行操作。對方恐嚇王某不要告訴其父母,並要求王某把銀行的扣款簡訊全部刪除。

第二天,王某父親付款時發現資金不足,經過流水查詢發現銀行卡一共被轉走28.88萬元。發現這一情況後,王某父親立即報警,警方介入調查。目前,已追回資金20餘萬元,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騙子將魔爪伸向青少年

警方:寒暑假是學生遭電詐高發期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全國各地中小學生遭遇電信詐騙的案例越來越多,涉案金額少則幾百上千元,多則幾十萬元。針對未成年人的電信網路詐騙事件,形式多樣,手段隱蔽。福建南安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發布的數據和案例顯示,寒暑假期間,未成年人成為電信詐騙高發多發人群。

免費皮膚「大陷阱」。宣稱免費贈送遊戲裝備,再通過「激活費、認證費、驗證費」騙取未成年人錢財,誘導孩子用家長手機進行轉賬操作。近日,四川德陽市年僅10歲的小學生汐汐在家使用其父親手機刷視頻時,為免費獲得「x仔」遊戲皮膚,騙子誘導汐汐將其父親卡中的3萬餘元分多筆轉走。

紅包返利「殺魚盤」。詐騙分子通過短視頻網站、聊天工具等渠道發布紅包返利虛假信息,誘騙未成年人入群,隨後以手續費、轉賬費、紅包費等多種借口來進行詐騙。2021年,山東青島的初一女生小靜在qq里領「福利」,偷偷拿了母親的手機,先後掃描對方給的多個付款二維碼,被騙1萬餘元。

「防沉迷」騙錢財。以「解除遊戲防沉迷限制」為由,通過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騙未成年人獲取其親屬微信或支付寶賬號及支付密碼來騙取錢財。2023年,吉林市的學生楊某某在家中用奶奶的手機玩遊戲時,為破解「防沉迷系統」,便添加了視頻下方的聯繫方式,在對方的誘導下被騙4.9萬元。

假明星發「假福利」。誘騙未成年人加入粉絲群,誘導未成年人進行轉賬或刷單。2023年,浙江嘉興海寧許村13歲的小李,在家裡刷短視頻收到一條私信,「快掃碼進群給時代少年團宋亞軒打call」,之後群里的「張警官」稱他泄露藝人隱私,按照對方的操作,他將母親支付寶里的35萬元轉走。

民警提醒,寒假來臨,未成年人接觸手機的時間更多,掃碼免費領取遊戲皮膚、兼職刷單、紅包返利等詐騙手段比比皆是。小朋友們一定要做到「陌生鏈接不點、陌生人不輕信、可疑信息及時告訴父母或報警」。同時,監護人也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防網路詐騙的教育,提高自身及孩子的反詐意識。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編輯 郭宇 責編 任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