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記 | 楊柳青年畫:丹青木刻繪新年

楊柳青木版年畫

興於明、盛於清

至今已傳承400多年

它以刻工精美、繪製細膩

人物生動、色彩典雅而聞名

於2006年被列入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是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收藏的年畫(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天津楊柳青畫社

於1958年成立

以保護和發揚

這一民間藝術為使命


2014年

大學剛畢業的郗旺一進入畫社工作

便全身心地撲在了刻版製作上

「90後」的他也是

畫社年齡最小的傳承人

在天津楊柳青畫社版庫,這是郗旺手拿老版的肖像(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

他從小就對

楊柳青木版年畫

有特殊的情懷

在天津楊柳青畫社,郗旺在一幅「連年有餘」年畫前駐足(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郗旺說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貼

胖胖的娃娃

喜慶的色彩

那時候

我就對年畫產生了興趣」

這是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收藏的年畫(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楊柳青木版年畫有

「勾、刻、印、繪、裱」

五大傳統工序


郗旺作為刻版師承上啟下

尤為關鍵

他的師父王文達

是楊柳青木版年畫

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郗旺(左二)和師父王文達(左一)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的「蓮年有餘」雕像前駐足觀看(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在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郗旺(左)和師父王文達在觀看牆上的年畫(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郗旺說

「師父常教導我

心定了坐住了

手才能穩才能准」

郗旺在天津楊柳青畫社的工作室刻版(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刻版要求以刀帶筆

在木版上刻出帶有美感的線條

這並非短時間內可以掌握

現如今

從事了這個行業快十年的郗旺

感悟到年畫是時間的藝術

刻版就是需要不斷的重複

直至形成肌肉記憶

在天津市津南區王文達的家中,這是正在刻制的木版一角(12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今年

他還復刻了六套

明清時期的老版

用一顆匠心來守護傳承

這項國家級非遺

郗旺在天津楊柳青畫社版庫內尋找老版(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在天津楊柳青畫社,郗旺拿起一塊年畫老版思考(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作為年輕人

郗旺認為

年畫不一定畫在紙上

可以提取其中的元素

製成年輕人喜歡的

文化創意產品

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喜歡這門傳統藝術

在天津楊柳青畫社,郗旺(右一)和同事交流年畫文創產品(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在天津楊柳青畫社,郗旺在試穿同事設計的文創短袖(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他和天津楊柳青畫社的同事一起

開發了帶有年畫元素的

T恤、鑰匙扣、紅包等等

展現了新時代年輕人

對於傳統藝術的理解和創新

在天津楊柳青畫社,郗旺與同事在一起交談(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在天津楊柳青畫社,郗旺手拿印有年畫元素的短袖查看(1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這是12月26日在天津楊柳青畫社拍攝的郗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