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我"是怎麼養成的?

嬰兒時期,人類處於全能自戀狀態,相信萬物有靈,相信自己吸收萬物精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會關注到身邊任何東西,一個石子,一隻小狗,一個嘶嘶響的水壺,他都想抓過來嘗一嘗,摸一摸,摔一摔,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無窮新世界的奧秘。

大人會怎麼做呢?她會一把搶過石子說"臟死了,這東西吃了會生病"。她會趕走小狗,對孩子說"小狗狗會咬人,會讓寶寶疼",她還會把孩子從水壺邊拽走,大聲訓斥說:開水太危險了!

孩子漸漸學會了父母教的規則,他變得乾淨丶膽小而謹慎,世界在他眼裡,總是四處隱藏著危險,世界在它眼中有好有壞,開始分裂。他認可了自己乾淨丶文雅丶謹慎的形象,他以為,自已就是這種人。他忘了,自己最初真實的樣子。

被良好"教育"過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總在用大腦權衡利弊的人,偶爾情緒給他傳達了身體的相反感受,大腦總會用"應該""必須"糾正說:堅強些,堅定些,不要唧唧歪歪。

大腦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許多都是互相矛盾的,大腦想要達到的目標越來越多丶越來越大,許多時候身體已經預警,穩穩佔據統治地位的大腦卻會對它不屑一顧,直到有一天,我們的身體完全不聽指揮,陷入疾病狀態,情緒因過多糾扯陷入混亂,我們終於嘗到了過度思考的惡果。

當然,這也使我們有機會向內探索,逐漸看到那個更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