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有載:
「人事三杯酒,流年一局棋。」
人生如局,萬事萬物,都是局中物,局中人。
唯有一切隨心,做人隨緣,做事隨命,才能活出舒適自在,問心無愧。
同時,亦能純粹而豁達,從容而簡單,看穿虛名浮利,看淡是非恩怨。
而後,活出一種高級的靈魂,活出一種高貴的體面。
隨心
三毛說:
「生命短促,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一切隨心自由才是應該努力去追求的,別人如何想我便是那麼的無足輕重了。」
人,貴在可以做到隨心活著,忠於自己的內心,不妄自菲薄,也不暗自羨慕他人。
人生不過數十載,唯有做自己喜歡的事,隨心做真實的自己,才能避免隨波逐流,被人牽著鼻子走。
顯然,一個人若是沒主見,沒自己的堅持,沒自己的原則,就容易隨波逐流,浪費時間,活成了芸芸眾生之中的漂流者。
當年,錢鍾書在牛津大學畢業時,並沒有主動申請學位證書,而是轉頭去了巴黎求學。
後來,錢鍾書老婆楊絳先生曾在寫書里說了這一件事,她說:
「他覺得為一個學位賠掉許多時間,白費功夫讀些不必要的功課,很不值當。」
很多人,看似讀書,實則只不過是為了可憐的那一張學位證書,以為自己拿到了證書,進入社會就會順利地完成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可殊不知,大多數的人在步入社會之後,其實一切都開始從零開始,唯有認清這個現實,主動接納這個局面。
如此,我們才能降低期待,帶上一種隨心的態度來對待當下。
就像錢鍾書那樣,清醒地擺脫了學位的羈絆,一門心思搞學位,選擇了自在隨心地求學,才能真正將心思放在修為上。
這樣,對自己來說才是最為值得追求的,也是具備長期主義發展的思維和思想。
後來,普林斯頓大學向錢鍾書拋來了講學的橄欖枝,據說半年報酬可達16萬美金。
可面對如此豐厚的報酬,錢鍾書依舊不為之所動,繼續一心撲在學問上,不汲汲於功名利祿。
其實,隨心之人,便是簡單之人,更是純粹之人。
一個人,也只有先做到了隨心、純粹,才能真正回歸本心,守住本心。
亦舒曾說過:
「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而不是討好他人。」
世間百態,誘惑叢生,紛擾不斷,唯有追隨本心,遵從本心,才能不至於走岔路,走彎路,走遠路。
如此,直達本心,滿足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省、自渡、自成。
隨緣
人這一輩子,得失成敗,皆有定數,做好該做好的,保持該保持的,其他一切,隨緣就好。
《荀子》中說:
「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生活里有太多的人,在沒得到的時候,急著得到,想盡一切辦法得到,就是怕得不到。
可得到之後,要麼不懂得珍惜,要麼擔心失去,所以一直都活得內耗,終其一生都在糾結、痛苦。
其實,人但凡能做到隨緣一點,隨性一點,都可以過得更輕鬆,看破看透的東西多了,自然也就放下了。
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只要心存美好,心向陽光,心留感恩,自然可以更加從容又平和地面對一切。
莊子說: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做到問心無愧,然後又可以坦然地接納一切,順其自然,知道人世間里總有一些事情是自己所無可奈何的。
如此,淡然地接受命運安排,隨緣地體驗生命,方能一步步地取得屬於自己的、平穩而平靜的人生。
就像路遙說的那樣:「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
生活總有無常,人生總有遺憾,不如先做一個局內人,盡心儘力地做好自己。
然後,又活得像一個局外人,隨緣隨性地活在當下,自渡一生。
隨命
隨心地做好自己,隨緣地做好事情,然後慢慢地掌握住生活的放下,掌控自己的未來,甚至主宰著自己的命運。
人這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數。
哪怕它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無論如何,只要我們心懷溫暖,做人良善,敢於打磨自己,錘鍊自己。
如此,我們才能從容淡定地迎來送往,遇見會遇見的,忘記會走散的,眼界高一點,格局大一點。
如此,就像《幽窗小記》所說: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然後,心態好了,脾性順了,福氣就來了,人生就過得從容自在,隨命而活,活出洒脫而豁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