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請不要忘記,自閉症孩子首先是個孩子

最近和老師聊天時,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結果一問出來老師們直接激動抓狂。

「家長問你問題的時候,有沒有你覺得一定要糾正的觀點?」

「太多了!我們天天說,還要說多少次才能給家長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呢?」

「自我刺激必須消退!」

「搖手、晃身體、拍手... ...」有多少家長為孩子的這些行為抓破頭?

這些都是自閉症孩子常見的自我刺激,一種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發生了,主要為滿足感官刺激的一種重複刻板行為。

自我刺激的形式是多樣的

有與視覺、聽覺、觸覺等相關,主要表現包括搖擺、旋轉、來回奔跑長時間凝視發光旋轉的物體等;

有的要依託於物體,包括不停旋轉手中的物品,反覆拍打紙張等等;

還有一些儀式化的行為,也屬於自我刺激的一種,包括固定形式排列物品,只穿這一件衣服、反覆聊一個話題等等。

不同的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自我刺激,相同的是:家長都想把這些行為消除掉。

但其實,老師們表示:自我刺激需不需要消退,要看它帶來的影響

普通孩子身上也會有自我刺激存在,只不過和自閉症小朋友比起來,普通小朋友自控能力更強一些,而且會隱藏。所以他們的自我刺激表現隱蔽,往往難以發現。

但也不是說他們表現得隱蔽,所以我們不必去消除這種行為。而是事實是,這些行為並沒有對這個孩子的實際生活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才沒有想過去消除。

想一想,開會時,你是不是也會無聊的轉筆;緊張時,你是不是也會忍不住玩手?其實,這些都是自我刺激的一種。

所以,自閉症孩子有自我刺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要辨別的是,這個自我刺激,

①有沒有干擾到孩子的學習?

②有沒有過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③有沒有影響孩子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

④甚至說這一行為有沒有讓孩子看起來行為怪異,而因此受到歧視?

這些,是面對自我刺激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所以,家長真的不必糾結於孩子的每一個自我刺激。先對這個行為做一個客觀的評量:如果真的對孩子的生活產生了極大影響,而不是因為家長自己的願望,那就立刻考慮消除行為。如果對生活沒有影響,而且還能讓孩子快樂,那為什麼一定要糾結在消除上呢?

「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老老實實坐好?」

老師:「小樹媽最近有發現孩子在家有什麼問題嗎?」

家長:「老師,孩子在家總是亂跑,怎麼才能讓他安靜下來?」

老師:「安靜下來以後您想讓孩子做什麼呢?」

家長:「... ...安靜就行。」

老師:「... ...」

前面在自我刺激中,我們也提到了,孩子可能會為了滿足感官上的刺激來回亂跑。但是,孩子一直跑可能不全是因為自我刺激的需要啊!

家長們回憶一下,你小時候不喜歡跑跳,和朋友們打鬧嗎?如果你說:「對啊,我小時候就不喜歡跑跳。」那你一定有別的事情做

所以,問題就出現了:普通小孩也喜歡到處跑跳,玩才是小朋友的天性

自閉症小朋友,首先是個小朋友,跑跑跳跳很正常。小孩子的精力旺盛,有時候,不把這些精力消耗掉,就感覺不到疲倦,晚上不睡覺,家長就要面臨新的問題了!

所以其實就像老師問的:「安靜下來以後你想讓孩子做什麼呢?」很多家長是沒有答案的。「我就是想讓孩子安靜一點,不想讓他幹什麼。」你想想,如果孩子只是安靜坐著,什麼也不做,也挺讓人著急的。

孩子無事可做,很容易產生新的行為問題,比如,自我刺激。

所以,其實跑跳這件事情,也是孩子自己找事做的一種表現。但這件事可能已經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生活,所以孩子跑跳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解決呢?

我們要關注的,不是孩子跑和跳,而是關注孩子在跑跳的時候,能不能聽從你的指令。他在外面跑跳的時候,你對他說:「該回家了、別跑了、停」,孩子會不會停下;要關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在適當的場合,例如遊樂場等可以跑跳的地方跑跳。

如果孩子真的很喜歡跑,那就帶他去遊樂場,去操場。如果孩子喜歡跳,就帶他去玩蹦床,這些地方都允許孩子跑跳。我們要關注的,是讓孩子在適合的地方,做正確的事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跑跳,就給孩子找點別的事情做。讓孩子玩喜歡的玩具,陪孩子讀喜歡的繪本,和孩子玩喜歡的遊戲... ...這些都可以。重要的是給孩子找事情做,無所事事,孩子也會感到無聊呀!

「我不會玩,但我想讓孩子會玩」

知道要給孩子找事情做,是第一步。有家長要說了:「孩子沒有喜歡的玩具,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有的家長會給孩子買好多的玩具,送到他面前,想讓孩子玩。但是孩子根本看都不看,家長說:「孩子對這個不感興趣。」

你有沒想過,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眼前的玩具是什麼。家長又沒有給孩子介紹過,孩子又怎麼會喜歡呢?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介紹玩具的玩法,給孩子演示是怎麼玩的,讓孩子看到其中的樂趣。首先不是讓孩子馬上喜歡上,而是讓孩子先會玩。先讓孩子知道,這個東西是怎麼玩的,可以用其他孩子喜歡的食物或者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吸引孩子嘗試。

只有孩子會玩了,才會在無所事事,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增加選擇這一玩具的概率。只有孩子會玩,他才知道可以用這個玩具或遊戲消磨時光。

家長要轉變一個思路,培養孩子的興趣,是最終目的。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首先讓孩子接觸大量的玩具,並且要和孩子展示,這些玩具是如何玩的。

我們每一個老師每個月都會新購買大量的玩具,讓孩子接觸,學習如何玩,培養豐富的興趣。有了興趣愛好,讓孩子學習新技能的時候更有動機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儘可能地多接觸玩具,不要再糾結為什麼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啦!

有了興趣,有事情做,自我刺激會減少很多,跑跳問題也有了替代,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講到這,老師們一直在說,家長卻不清楚的問題依然有很多:

DTT在家到底怎麼用?

▶訓練方法那麼多,什麼和什麼能搭配使用?

▶學位緊張,終於上到好不容易排到的課,為啥對我孩子就沒有用?

▶... ...

今天先說到這,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後面的內容中我們會陸續講解!

400-606-2105

遇見恩啟

Meet Ingcare

您有任何關於自閉症兒童康復治療的問題,可添加客服微信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