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過家庭會議嗎?可能有人說,開會誰不會呀?正面管教的家庭會議和傳統的家庭會議有什麼不一樣呢?
正面管教的的創始人簡.尼爾森博士說,如果讓她選擇一個家庭教育的工具,她推薦家庭會議。因為家庭會議給孩子提供了學習具備好品格所需的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的機會。
我的正面管教的老師—蔣莉博士用30期的家庭會議幫助女兒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她們的家庭會議現在已經開到100多期了,家庭會議也成為了一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
有一位正面管教的小米老師,不僅在自己的小家庭開家庭會議,還把家庭會議的模式延伸到整個大家族中。讓侄兒,侄女也感受到整個大家族的溫暖。
今天我們一起來揭開正面管教家庭會議的面紗。
一,正面管教家庭會議的要素。
三個角色:主持人,記錄員,記時員
三個流程:
1,致謝。每一個家庭成員向其它成員表示感謝。比如:謝謝孩子,昨天幫媽媽做了視頻的片尾。每個人都要輪流向其它人致謝。
2,會議議程。可以各自分享自己上周開心的事,有趣的事,有意義的事。或者一起來討論家中需要分工合作的事,需要大家幫忙的事。也可以一起來商量家中的休閑計劃,周末計劃,度假計劃,甚至財務計劃。可以提前說明家庭會議要討論的議題,有時候可能大家的意見不統一,可以只討論,不解決。
3,家庭娛樂活動。可以一起玩遊戲,打撲克牌,吃小吃,看電影等。做家庭所有成員都可以做的活動。
二,我的家庭會議。
記得剛參加正面管教講師培訓時,蔣老師說家庭會議是一個綜合性的工具。不用著急使用,要等待時機。
我自己在使用了正面管教其它的養育工具很長時間,都沒有開家庭會議。直到有一天,孩子自己嚷嚷說要開家庭會議。我記得那是在2020年的五月份左右,在孩子的強烈要求下,我們開始了家庭會議。從最簡版的家庭會議開始,只有兩個環節,致謝和娛樂時光。簡版的家庭會議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家庭會議在2020年持續了幾個月,後面因各種原因暫停了。
2021年再重新啟動,在年尾的時候又斷了一個多月。2022年又重新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現在家庭會議已經成為我們每周固定的相聚模式。我們每個人都在家庭會議上得到了成長。
從最開始大家不知道怎樣說謝謝,到現在孩子可以一口氣說出來三到四個謝謝的理由。同時,為了獲得在家庭會議上的肯定,每周都在想,這周我可以幫爸爸媽媽做點什麼呢?在我們致謝的的環節,孩子學會向我們提問:還有嗎?甚至還學會了提醒我們,你看什麼事情?是否應該謝謝呢?孩子說他的觀察能力更仔細了,並且懂得家人為他做任何事情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應該被看見,應該被重視,更應該要懂得感恩。每個家庭成員的付出,都要懂得珍惜。幹活也更有勁了。
我們在一起討論過很多主題。比如下周的菜單,周末的安排,家務勞動的分工,是否可以養小動物?等等。最近一期的家庭會議,同意孩子可以在家養小烏龜。孩子要自己照顧它,並且要學會搞清潔衛生。他照顧的很仔細,每天換水,餵食。從外面找來了小石頭,用廢棄的小牙刷把小石頭刷洗的乾乾淨淨,把小石頭放在餵養的缸里。還從公園挖回來泥沙,放在另外一個鐵盒裡,說有時候可以放小烏龜去那裡玩。孩子給小烏龜取了一個名字,叫小甲。每天回來第一時間去看他的小烏龜。儼然一個家庭成員這樣對待它。
這就是小甲
我們的家庭娛樂活動,吃甜品,孩子玩魔術,做遊戲。和孩子一起看他想看的電影和紀錄片。比如:《小鬼當家》《尋夢環遊記》《我的牛頓教練》《河西走廊》《航拍中國》等。
三,家庭會議的幾個提醒。
- 不建議四歲以下的孩子參加。如果家中有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以等孩子睡著以後,再開家庭會議。
- 最開始的家庭會議可以從簡版開始。只有致謝和娛樂活動。
- 不要不小心變成了家長的一言堂或者批評會。
- 我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不適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如果暫時大家的意見不能達成統一,可以放在那裡。或者等到下一次家庭會議再討論。直到大家統一為止。
- 定期召開,每周一次。
- 把控時間,最長不要超過半小時。
- 家庭會議是一個綜合性的應用工具。不著急開始,要等待時機。
家庭會議給了孩子學習和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也增加了家人之間的合作和親密關係。是一家人的溫馨時光,也是多年以後最美好的回憶。如果你已經開始了你的家庭會議,就堅持下去吧,那怕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暫時中斷了,也沒有關係。你還可以重新開始。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這是一種能讓孩子傾聽的方式,以相互尊重的態度和孩子分擔責任。為孩子樹立榜樣,去實踐你希望孩子能掌握的生活技能和人生技能。為家庭形成一個好的氛圍,好的家風,好的傳統。並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