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要點。需要我們父母首先做到尊重並接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心裡認知。
當我們能夠共情到孩子的情緒時,才能理解孩子的無奈,焦慮,憤怒。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緒內涵,了解到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夠聽得懂你說的道理,才能做對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共情呢?
接納回應,不數落孩子,傾聽孩子。-大吼大叫解決不了問題,孩子需要的是好脾氣的父母。
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但是經常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聽孩子的話,也不懂他們,就知道用大人的道理去管教他們,讓誰也都煩。
在學校一天了,身體和心裡都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就是想放鬆一下,這不僅是大人的需要,孩子也需要,同時在學校里可能積累了很多情緒需要傾訴,這時候需要誰來緩解孩子的情緒呢,當然是爸爸媽媽了。
這時候如果您正好是懂得共情的父母,耐心的和孩子一起說話,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話,並且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了解孩子情緒產生的根源,那麼就能知道孩子需要什麼。
根據孩子的需要去回應他,嘗試著去說出他內心的想法,既能緩解孩子表達不充分的著急,也讓他知道你在聽,並且聽懂了。
這個時候孩子內心會充滿安全感,他會覺得我的爸爸媽媽是懂我的,他們是愛我的。同時雙方的關係會進一步增加。
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孩子們需要我們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感受他們
我們只有懂得了孩子的內心感受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孩子
只有站在孩子的位置才能真正理解他們,但是我們很難站在他們的位置。
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孩子們的思考角度和我們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時刻謹記這一點,有時候在大人眼裡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眼裡都是天大的事情,所以想讓孩子能懂我們大人,那我們就得走進孩子的內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
表達尊重,平等相處和孩子成為朋友
不要高高在上的就知道指責他們。話語里充滿了長者的語氣。這樣只會讓你和孩子越來越遠。
放下那高高在上的姿態,試著和孩子交朋友,像朋友似的去和孩子溝通,注意不是把孩子當成你朋友,而是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朋友,小朋友,這樣溝通才會有效果。
尊重,平等的溝通,是共情式教育的重要一環。
最後說一個重要的點,就是愛。
你會說我的孩子我能不愛他嗎,確實沒有人比你更愛你的孩子了。所以你更應該和孩子共情。
共情的前提來源於愛
但是共情不等於附和
在我們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可能沒辦法一下子「get」到孩子心裡的那個點。需要我們一步一步的修正,直到接近。
當孩子出現了生氣,原地爆炸等情緒問題。不要急於用大道理去說服他們。一定要先哄,把孩子先哄好,拉進我們和孩子的距離之後在嘗試去溝通教育。
那些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因為他們能夠看見、能夠理解深陷負面情緒的孩子,用他們內心的柔軟和善良,給孩子最好的治癒。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那個懂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