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到了,家長們真是又喜又憂,喜的是神獸終於回籠,家裡終於安靜了。憂的是一開學,很多孩子就進入了反覆生病的怪圈,特別是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時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開始了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上學模式。
「幼兒園新生狀況大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孩子在入園初期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癥狀,超過一半的孩子入園後生病幾率明顯增加,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學期生病超過3次。
有的家長片面地認為,這是由於孩子抵抗力差,教師照顧不周所導致,事實真的如此嗎?那麼,為什麼新入園的孩子容易生病,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1、入學焦慮,情緒緊張
孩子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該如何預防?
孩子們剛離開熟悉的環境和家人,來到幼兒園,心裡難免會有各種不安,進而可能會出現各種煩躁、焦慮、哭鬧、拒食等現象。
孩子的「情志」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也是很家長最容易忽視的問題。情志受損是很傷身的,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到孩子的臟腑功能。越小的孩子,情緒越敏感。情志長時間顧護不當,孩子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平時就會比別的小朋友更容易生病。
孩子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該如何預防?
家長正確處理孩子不良情緒的第一步是先處理自己的焦慮。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回到幼兒園、學校吃不好、睡不好、穿少了、和同學相處的好不好……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你作為家長一開始就很焦慮,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受到你的情緒的感染。
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多鼓勵孩子、給孩子的足夠的安全感,這樣有利於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減輕分離焦慮。
2、生活習慣被改變
孩子們在家裡是被百般呵護,到學校以後,從飲食習慣和結構,到睡眠作息甚至排便習慣,都發生了變化。由於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就可能出現喝水少、挑食、偏食,甚至消化功能紊亂、睡眠缺乏等情況,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
因此,開學前一周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時間來調整孩子的作息和進餐時間,家園作息時間提前保持一致,做好入園前的過渡,讓孩子習慣規律化的生活。
3、集體生活,交叉感染
孩子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該如何預防?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幼兒的進餐、午休、活動等環節都是在一起進行的,加之幼兒防範意識弱,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想要讓孩子的身體更能適應多變的環境,不輕易被病毒病菌入侵,就需要多讓孩子去參加一些戶外的活動,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多走動、晒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經常參加戶外活動,還可以促進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長發育,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4、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孩子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該如何預防?
很多孩子活潑好動,沒有較強的衛生意識,沒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感冒的孩子抹了鼻涕,手上沾染了病毒或者病菌,再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同一個玩具……孩子們相互傳染著。因此,嚴防病從口入,老師和家長應經常提醒孩子,一定要勤洗手。
5、飲食不當,造成積食
孩子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該如何預防?
多家長發現,孩子開學後在幼兒園吃了幾天,就開始出現口臭、睡覺不踏實、磨牙等等這些積食的癥狀了,畢竟在幼兒園都是統一就餐,根據每個孩子的體質決定餐食是不現實的。
這時候要及時的給孩子減少餐食,這是處理孩子的積食的第一步,增加孩子飲食中素食的比例,大魚大肉就都先不吃了,為孩子的脾胃減輕負擔。
然後可以給孩子增加一些運動,運動多了,把幼兒園那些「好吃的」消化下去,胃腸道不堆垃圾,就不容易生病。
同時還可以配合食療,煮點白蘿蔔水讓孩子喝,可以幫胃腸通通氣,把垃圾往下排。
6、穿衣不當,出汗著涼
孩子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該如何預防?
進入秋季,天氣漸涼,家長擔心孩子著涼,就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孩子活動出汗後,被風一吹,反而更容易生病。穿衣太多、穿脫不方便也給孩子在幼兒園午睡增添了感冒的幾率。
幼兒秋季穿衣要「三暖一寒一涼」——暖背、暖肚、暖足、寒頭、涼心胸。
保證幼兒背暖,但是不能暖至出汗,出汗後被風吹或者不及時換衣服,幼兒很容易感冒,而適當的暖背,則可以防止感冒的發生。因此可以給幼兒穿一件背心保證背部不受涼,同時給幼兒多備一件衣服,以便在幼兒活動出汗後可以更換。
如何打破生病的魔咒?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有句話叫「四季脾旺不受邪」,也就是說脾胃功能的強弱,對孩子抵抗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理脾胃應從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做起。
1、食有時
「食有時」是說,要吃時令蔬果,不要吃反季節的蔬果,反季節的不符合自然規律;吃飯要定時定量,亦不可過飢過飽,定時吃飯對我們的胃腸道以及腦垂體很有好處,使得它們能保證每天在該工作的時候準時工作。按時吃早飯,對胃有好處。夜宵之類的,就盡量少吃了。飲食不能過於寒涼,以免傷害脾胃。
2、衣不捂
因秋季的養生特點是「陰精內蓄電池、陽氣內收」,在學校里學生活動量大,過多的衣著會使身熱汗出,汗液過多,陰津傷耗,陽氣外泄,不利於養生。切忌穿高領的衣服。秋季的氣溫逐漸下降,添衣不要過多過快,以使人體有抗禦寒冷的能力,民間流傳的「秋凍」之說就是這個道理。
3、眠有時
中醫認為,上半夜是陰氣最重的時候(陰中之陰),最適合睡眠,因此22:00之前最好已經睡著了,然後上午是陽氣最重的時候(陽中之陽),不適宜睡覺。盡量保持每天十點左右入睡,然後早上6點左右起床,休息好了,一天精神都會好。
開學季要警惕秋燥
為什麼秋季開學要比春季開學家長要更警惕? 五臟六腑在長夏經過高溫和濕熱的考驗,是比較羸弱的,尤其是脾胃,恢復需要一個過程,秋冬季節是人抵抗力相對較弱的時期。
秋天表面看起來秋高氣爽,氣溫不會過於炎熱或嚴寒,但是俗話說「秋老虎,毒如虎」,秋季的燥邪不可小覷。這個時期,又有長夏的餘熱,又開始時不時明顯的降溫,溫燥和涼燥,都有可能一起進攻侵襲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就容易生病,該如何預防?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分為「溫燥」和「涼燥」。
1、溫燥
初秋感受燥邪,往往帶有夏暑的餘熱。溫燥的孩子會表現為發熱、頭痛、乾咳少痰、咽干口燥、小便量少、大便乾結。
南方現在氣溫還比較高的地方,這個時間還是要注重幫孩子防止溫燥。飲食要以清熱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還需清瀉肺熱,可食百合粥、銀耳粥、蓮藕排骨湯、銀耳杏貝湯等,果蔬可多食梨、荸薺、蓮藕汁等清熱潤肺食品。
2、涼燥
晚秋感受燥邪,往往帶有近冬的寒氣。涼燥的孩子發燒不是很明顯,但是怕冷,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痰白而稀、汗也不多。
北方有些地區已經很冷了,或者冷空氣下降大面積降溫,孩子就要防涼燥。飲食要以祛寒滋潤為主,除滋陰潤燥外,應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熱量高一些的食物。梨粥、百合粥、銀耳粥仍可食用,可增加一些瘦肉粥類,如煮粥時加些瘦肉、皮蛋等。可進食栗子粥、蓮子粥、龍眼肉粥、紅棗粥等,並多食一些溫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杏、大棗等。
換季時節感冒多,你們家的小寶寶最近有沒有因為天氣轉變而生病呢?歡迎留言討論。最後祝孩子們健康快樂每一天。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開福區知母堂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