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喜歡發脾氣、睡懶覺?原因竟然是這個,家長都錯怪了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令家長們愛也不是,恨也不是。面對他們的表現,家長總是可以羅列出種種「罪狀」。可就在他們這些不被理解的行為當中,有多少是故意為之,又有多少是受自己的生理影響呢?家長真的都知道嗎?


孩子總愛發脾氣,動不動就給人臉色看,這些都是他故意要與我們作對嗎?孩子就像一隻貓頭鷹,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他還精神抖擻,早上大家都起床了,他卻還在睡懶覺,這純粹是孩子貪玩貪睡嗎?孩子連續幾天不理人,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這是正常的情緒表現,還是有什麼心理問題?

其實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受他自身生長發育的影響,而不是故意針對父母或他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索這幾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一、情緒問題:孩子為什麼常常喜怒無常?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表現得情緒化,她們可以一下子很開心,一下子又變得怒氣沖沖,可以從一個極端突然走向另一個極端,給人的感覺喜怒無常,陰晴不定。

孩子的情緒多變,父母的情緒勢必會受到影響。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這種變化,不知道孩子這是怎麼啦?更糟糕的是,父母大多數時候都是對此無能為力,那種感覺特別地難受。


其實,青少年喜怒無常是有原因的。在青春期,大腦發育異常迅速,而大腦中管理情緒、感覺、興奮部位的區域發生了很重要的變化,需要比較長的時期才能穩定下來,這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導致青少年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當孩子情緒波動大時,我們不但不要去責備孩子,而且還要想辦法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首先,愛是核心。

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包容,理解可以緩解孩子的情緒波動。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孩子的情緒問題也會減少很多。

其次,當父母和孩子發生爭執時,父母應該在情緒爆發之前暫時離開一下,然後多問問自己為什麼?或者跟別人聊一聊天,向有經驗的人說一說自己的事情,也能讓自己冷靜下來。

然後,向孩子坦誠表露自己的情緒。

中國的父母很含蓄,要做到這一點可能有點困難。在孩子小的時候,說愛他好像是很自然的事,但孩子大了,似乎愛就說不出口了。

但我們還是要試著去這樣做,告訴孩子,我們愛他,只是他的行為,讓我們很難受。其實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他還是一樣會渴望父母的愛,所以愛她就大膽地說出來。

最後,父母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要變成一對最好的搭檔。有的時候可以由一人出面去說,另一人在背後默默支持。

如果出現分歧,父母也應該先達成一致,共同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也可以使孩子的情緒更加平和。

二、睡眠:為什麼孩子睡得晚起不早?


孩子進入青春期,還有一件令父母煩惱的事情就是孩子喜歡睡懶覺。

已經深夜了,孩子房間的燈還是亮著,家長猜測,孩子不是在玩手機,就是在跟同學煲電話粥。一想到這,家長的臉就黑了。

其實,孩子到了晚上還沒有睡意,是跟他們身體里的一種褪黑素有關。在青春期早期,褪黑素的釋放比平時延遲了兩個小時。所以孩子比一般人要更晚才能入睡。而在青春期,他們真正睡夠,需要九個小時。

而孩子平時學業繁重,每天的睡眠時間可能在六個小時左右,所以一到了周末,他們就會進入補覺狀態,睡到中午12點都不足為奇了。有專家做過試驗,如果讓孩子們睡到自然醒,他們一般每天的睡眠時間會在9.5個小時左右。

睡眠對孩子的身體、學習、生活都非常的重要,無論怎樣強調睡眠的重要性都不足為過。那如何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睡眠習慣呢?

1.和孩子討論睡眠問題,強調睡眠的重要性

2.幫助孩子制定晚上活動計劃表

3.堅持讓孩子到了睡覺時間,把手機放在卧室外面,把卧室的燈光調暗,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4.如果孩子還是不能入睡,可以和孩子一起試試促進睡眠的方法,比如喝一杯熱飲,泡泡腳,聽聽輕音樂

5.不要批評孩子周末睡懶覺

三、心理 :如何區分心理問題與青春期正常的情緒反應?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很廣泛的話題,需要專業的心理知識。我們這裡簡單地講一下父母如何識別孩子是正常的情緒反應,還是他的心理健康已經出現了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擔憂等各種情緒問題,他們情緒波動大、易怒。

有時他們會幾天對父母不理不睬,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這時,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心裡暗暗擔憂孩子會不會是出現了什麼心理問題呢?這裡提醒家長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孩子這樣的情緒問題持續了多長時間?

2.癥狀的嚴重程度如何?

3.是否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4.是否已經影響到了家庭?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的情緒問題持續了兩周以上,而且癥狀嚴重,已經影響到孩子和家庭正常的功能,家長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需要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

如果孩子真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除了帶孩子去專業機構尋求幫助外,那父母還應該這樣做:

1.儘可能自己多掌握一些資料和信息,現在互聯網功能強大,要搜索一些信息是很容易做到的。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多科學的支持。

2.孩子可能會對精神類疾病感到羞恥,不願意談論他,害怕別人罵他是精神病,父母應該盡量消除這種污名,而且要學校或其他機構保障他們對孩子的公平,不歧視他們。

3.除了跟正常孩子一樣的教養方法外,父母還應該對這個孩子一些更特別的關愛,比如要學會識別問題,而不是否認問題;尋找孩子積極的一面,提升孩子的自尊;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大人的解決方法強加於他們身上。


青春期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種考驗。願我們對孩子多一點了解,多一點理解,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終將平穩地邁向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