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如何跟孩子相處?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剛朝孩子過完火,就一屁股坐到電腦前,實在找不到地方發泄了。原因是一大早孩子把腳搭在滾筒洗衣機的門上,要求正在晾晒衣服的我給她拿水彩畫畫紙。她的水彩紙放在陽台的一個柜子上,柜子里放了一些書籍和紙張,具體哪個手袋裡裝的是水彩紙我也不清楚,所以就反覆問她。

還沒有等我問完就聽見「咣當」一聲,洗衣機的門就掉落下來了。那一刻,我既驚訝又憤怒,直接對著孩子大喊:「走開!看我怎麼收拾你!」

實在是太氣憤了,本來是她自己可以辦到的事情。衝突就這樣一下子產生了,孩子也認識到錯了,眼睛裡儲滿了淚水不停地說:「媽媽,對不起,對不起!」,然後把洗衣機門拿起來,說這樣也可以修理好的。

「是的,可以修理好,你知道修理費多少錢嗎?」我繼續大聲朝她叫喊。

然後就跑去拿來一根羽毛球拍,我想打她一下。孩子躲開之後就把雙手伸給我。哭著說:「媽媽,打這裡,打這裡。」

「我今天不打你了,下次你再給我搞這些事情,我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我的聲音可能讓附近的鄰居聽到了,但是我真的太生氣了,尤其是想到修復洗衣機是件麻煩的事情。

讓我感到更意外的是,我因為給孩子計較生氣,忘記了廚房正在蒸煮的早餐,只是聞到一股焦糊味的時候,才跑到廚房裡,看到煤汽灶上的鍋冒著白煙,鍋底已燒乾,如果我再慢一步,就會變成火了,我急忙關了煤氣灶,回頭就捂著雙眼,那一刻才算冷靜下來,認識到剛才我失控了。

等十來分鐘平息下來,孩子坐在我的懷裡就哭起來了,不知道是她委屈,還是害怕自己做錯了事情,導致廚房差點起火。

「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飯按時吃,不是什麼事情都纏著我給你做,你現在也不是小孩子了。」我一邊幫孩子擦著眼淚,一邊幫她分析犯錯的代價。

孩子點著頭說:「我會做到的,媽媽。」

後面就把我放在門口的垃圾提到樓下扔掉了,這是她第一次主動幫我做點家務。

洗衣機門是壞了,沒有辦法,只能接受,再怎麼指責孩子也沒有用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交待孩子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第二次。好在孩子吸取了教訓,也做了改正。倘若我放縱孩子沒有原則,在家裡可以任意弄壞東西,也不受批評,那就是我在犯錯了。

面對漫長的假期,每個父母多少都會遇到管理孩子的瓶頸,怎麼解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在同一個家庭環境下生活,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家長和孩子之間也不可以隨意干預彼此。萬不得一的情況下,家長才會高高居上。試想,哪個孩子又不是把父母逼到絕路,才讓矛盾激化成武力解決呢?

與孩子和諧相處與溝通是父母們一生都需要研究的問題,我們不能因為粗魯的行為,讓親子關係蒙上一層陰影,也不能因為自私缺少對孩子的管教,只有我們用心管教了,孩子才能接受大人的觀點。

如果時間允許,就趁暑假陪孩子多多走動走動,長途旅行,或者參加親子活動,一起做最有意義的事情,這些都可以增加家長跟孩子之間的親密感。如果時間不夠,也利用暑假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多做心理疏導,培養跟孩子共同的人生觀,讓孩子感受到親情是包容,是寬恕,也是理解和共同支持。從細瑣的日常小事中,化解溝通遇到的冷問題。

孩子一定會在暑假裡收穫來自己父母課堂上最好的教育,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