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溝通方式 坦然與孩子聊「性」

隨著社媒與智能手機的普及化,孩子越來越早接觸性愛課題。正因如此,家長更應摒除自己對於談性說愛的成見和尷尬,坦然與孩子展開對話。但要從何談起,如何解釋?

皮克斯(Pixar)最新動畫《青春養成記》(Turning red)以紅熊貓象徵性徵發育的變化,動人的故事廣受好評,其中有評論者認為電影描繪了親子關係在青春期的種種變化,凸顯家長為孩子提供性教育的重要。

紅熊貓

把性教育融入日常對話

孩子非常擅長感應大人的情緒,如果家長談起性愛感覺彆扭,孩子必然感受得到,也可能因此認為自己不應該和家長提起這個話題。

其實,無論是感情問題、親密關係或是「性同意」等話題,都是親子溝通的一種延伸,平常用的溝通技巧,一樣適合用來討論性愛。

家長想和孩子有效地溝通,應持有同理心,而且要保持開明;家長除了積極傾聽,也可以分享個人經歷與故事。積極傾聽意指全神貫注地聆聽和理解對方的話,適度反映和回應,並且記住對話內容。

重要的是,性教育「不應該只是單次性的大談特談,而是非常多的小對話。平時聊天可以輕鬆融入相關話題,比如提起一起看過的電影,讓孩子發表意見。」

家長應該傳達的最重要的訊息之一,就是「孩子無論有什麼問題,都能直接問家長」。換言之,家長必須平易近人,思想開通,孩子才能暢所欲言,不必擔心自己會因為所問的事而被家長批評或投以異樣眼光。

家長如何更坦然地「談性說愛」?

不好意思和孩子談論性愛,往往是因為家長本身對性愛存有誤解。釐清誤區,自己首先必須了解討論性愛並不等於鼓勵孩子有性行為。事實是,為孩子提供性教育,有助於孩子培養更好的性愛習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引述的研究報告,接受了全面性教育的年輕人,以及得以和家長坦然討論性愛的孩子,往往比其他沒有接受過性教育,或是家長不曾討論性愛的同齡人更遲開始性行為,性伴侶更少,而且會有避孕(包括使用保險套)的習慣。

檢視自己認為性愛難以啟齒的原因,問自己這些原因是否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