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2025年05月04日21:22:07 育兒 1127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嘴窮:愛抱怨


心理專家陳默,研究過大量案例後,得出一個結論:


兒女和父母,尤其是母親的關係是臍帶剪斷了,但潛意識還完全連在一起,母親的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


如果母親總是抱怨,兒女也會在壓抑的環境中,變得滿身戾氣。


熱鍋上的家庭》中的女主卡羅琳,就是一個喜歡把抱怨掛在嘴邊的人。


明明一家人齊齊整整的,丈夫努力工作,兒女孝順聽話,可她就是不滿意。


一會兒嫌丈夫冷漠,一會兒怪孩子懶惰,還動不動數落人,嫌棄這嫌棄那。


一次,她在準備晚餐,忙不過來時,女兒趕來幫忙。


她沒誇獎女兒,反而質問:「你就做這麼點兒事?真懶。」


聞訊前來的丈夫替女兒辯解,她又埋怨起丈夫不懂教育,慣壞了孩子。


結果,女兒委屈,丈夫發火,卡羅琳更是喋喋不休,牢騷滿腹。


常年生活在這個家裡,女兒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很難與人和平相處。


直至長大後,女兒竟成了卡羅琳的翻版,生活中毫無幸福可言。


有人說:「家,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歡樂的源泉,再苦也是溫暖的。」


但如果父母「嘴窮」愛抱怨,家非但不是快樂的源泉,還可能是兒女痛苦的根源。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讀者

,贊267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眼窮:目光淺


郭德綱曾說過一句話:「不怕能耐差,就怕眼睛窮。」


眼窮的人,只看到眼前,或者追逐金錢,或者沉溺舒適,而讓自己止步不前。


尤其是父母目光淺,影響的不僅是自己,還連累兒女越活越狹隘。


就像電視劇《山海情》中,很多十幾歲的孩子,被母親逼著退學去福建電子廠打工。


即便是校長去家裡做思想工作,很多母親都不讓一步。


她們算了一筆賬:


孩子大學畢業後照樣要出去打工,還不如早點去工廠,能多賺好幾年的錢。


讓孩子輟學打工看似能多賺幾年錢,實際上是將未來幾十年的財富都輸掉了。


可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該讀書的年紀,讓兒女去賺錢;該拼搏的年紀,催兒女求安穩。


即便孩子想闖一闖,父母也在後邊生拉硬拽,生怕孩子飛遠。


他們把孩子拴在身邊,結果就是,孩子成了和自己一樣沒出息的人。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話:「一個人要往遠處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


很多時候,不是命運差,不是底子薄,而是父母的眼界,框住了兒女的手腳。


若想兒女有出息,做父母的,就得把眼光放長遠。


幫孩子翻過那些山,他們的人生才能開闊起來。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耳窮:聽閑話


我有個姑姑,是出了名的愛湊熱鬧。


哪家夫妻離婚了,誰和誰鬧矛盾了,誰和誰又傳出八卦,沒人能比她清楚。


在她的影響下,兩個堂妹也愛聽閑話,母女三人成了家裡的「八卦小分隊」。


沒事就在背後蛐蛐人,還三番五次令自己陷入家長里短的紛爭。


有這樣的母親,堂妹們沒一點心思用在學習和工作上。


久而久之,她們就被同齡人遠遠甩在了身後。


看過一個小典故。


清代畫家董棨,在教導弟子學畫時強調「耳不可窮」。


弟子問,何為「耳窮?」


他回答說:「耳聞淺近曰耳窮。」


所謂耳窮,就是把別人的閑言碎語,不論好的壞的,全都聽到耳朵里。


當耳內的雜音多了,你的生活也就容易被擾亂。


不信你看看身邊的人。


那些愛湊熱鬧、愛聽閑話的人,哪家的日子過得好?


如果再有個長輩帶頭,那兒女更是容易走入生活的誤區。


與其「耳窮」關注別人,不如好好經營自己的日子。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腹窮:無詩書


咱中國人有句古訓:


窮不讀書,窮根難斷;富不讀書,富不長久。


很多人過得不好,不是因為命中注定,而是因為腹中無書。


胸無點墨,頭腦空空,就很難明事理,對兒女也起不到榜樣作用。


在網上看過一個博主分享。


她有個嬸子,人稱「河東獅吼」,很是囂張跋扈。


你和她講道理,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你和她談感情,她也是嗤之以鼻。


尤其談到兒女的未來,嬸子更是獨斷專行,完全不給孩子做合理的規劃。


她大兒子早早輟學,二女兒早早嫁人,小兒子也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一家子奉行「讀書無用論」,結果就是越過越窮。


當別人外出求學謀職,她的三個孩子就只能待在身邊啃老。


曾經,博主本以為這都是命。


但細細想過之後,才明白根本原因還在於這家人讀書太少。


說實話,咱們普通人,是很難用閱歷來提高眼界和格局的。


讀書,似乎是唯一一條逆襲人生的快車道。


如果父母沒這個見識,兒女就很難靠讀書托舉起自己的人生。


「腹窮」的父母,養不出「命強」的孩子。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心窮:佔便宜


作家馬德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衣著寒酸的婦人在逛小吃街,她借口先嘗嘗味道,隨手拿起街邊各種小吃就往嘴裡塞。


一條街走過去,她一分錢沒花就填飽了肚子。


有個小孩看到了,想學這個婦人,結果剛伸手,就被旁邊的爺爺打了回去。


小孩覺得非常委屈,爺爺對他說:「你學了她,就會生出窮氣,有了窮氣就再難翻身了。」


一句話,心窮的父母,影響孩子一生的運氣。


尤其是愛佔小便宜的父母,孩子有樣學樣也不會走正路。


就像我發小,小時候跟著媽媽坐車,媽媽總是想辦法不給他買票。


後來他去國外上學,偶爾發現不刷卡也能坐公交車,於是便經常逃票。


等參加工作,他更是愛鑽空子、愛佔便宜,搞得領導和同事對他意見很大。


這直接導致了他沒有一份工作能長久,生活總是朝不保夕,果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財經作家梁志芳說:


「世上有種心窮之人,在他們的想像中,整個世界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他們無法容忍別人獲得任何一點利益。」


父母「心窮」貪小利,就是無形之中早早耗損自己和兒女的福報。


大舍大得,不捨不得。


戒掉心窮的習慣,才能為兒女換來綿長的幸福。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說,貧窮其實是兩個詞的組合,貧是指你當前財務狀況差,而窮是指窮盡、沒有希望。


很多時候,「貧」是受限於能力與經驗;而「窮」,則是受限於內心。


對兒女來說,比沒錢更可怕的,是父母有根深蒂固的「窮習慣」。


如果父母擺脫不了內在的匱乏,兒女大概率會在其影響下過不上好日子。


說到底,這天下哪有不盼著孩子好的父母,只是礙於自身的見識,好心辦了壞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從明天起,戒掉身上的「窮習慣」,我們依然能讓生活回歸正軌。


只要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每一位父母都能為他們做出改變。


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接娃放學時,兒子開心的說數學考了98分,其實我也挺開心的,畢竟在我看來,以我們家的智商,有這分數可以了,想當學霸是有難度的。而且,剛聽到其他媽媽說:我家娃上課總走神,寫作業拖拖拉拉,煩死了,估計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還好我心大,她的焦慮感染不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 天天要聞

一碗下肚,懷孕37周女子流產!竟是家中「藏毒」

隨著炎熱夏季的到來,各類冰鎮冷藏食品逐漸「火熱」起來,但安全問題仍需重視,因為即便在冷藏環境下,許多嗜冷細菌仍能大量繁殖。其中一種名為李斯特菌的細菌需要格外引起警惕,因為它專愛挑孕婦和嬰兒「下手」,生活中該如何避免呢?近日,一位「准媽媽」在社交平台講述自己的遭遇:懷孕37周,因食用冷藏食品引發李斯特菌...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 天天要聞

別再盯成績了,你娃快沒電了

「養廢了」——這個詞最近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討論中越來越常見。是的,不是被別人說,而是你自己做的。你當初一心想讓孩子好,結果,你用你的好心情,把孩子的未來給捧上了山崖。那些「養廢」孩子的家長,真不是嘴巴上講得好聽,結果卻不知不覺把孩子弄得很差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 天天要聞

嚴防!「冰箱殺手」來了!

炎炎夏日許多人的冰箱中存放著西瓜、哈密瓜、冰激凌等美食但是如果家裡有老人、孕婦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得小心「冰箱殺手」——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在夏天尤為常見,許多感染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人們吃了被李斯特菌污染的冷藏即食食品,例如奶製品、熟食肉類、沙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父親因工死亡,試管嬰兒能申請撫恤金嗎?法院判了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5月27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事例,其中涉及一起試管嬰兒享受撫恤金待遇案件。陳某與郭某婚後因不孕症就醫,冷凍9枚胚胎。在胚胎移植前,陳某因工死亡,被認定為工傷。隨後,郭某接受胚胎移植生下陳小某,並銷毀剩餘胚胎。2024年5月,陳小某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遭某社保中...
兒童針筒玩具熱銷,是「解壓神器」還是「危險利器」?多方提醒—— - 天天要聞

兒童針筒玩具熱銷,是「解壓神器」還是「危險利器」?多方提醒——

一個針筒、一個捏捏樂,組成了一款近期風靡校園周邊文具店的兒童玩具產品,針筒看上去和醫院使用的注射器幾乎一樣。網路視頻里宣稱,這款玩具玩法簡單,十分解壓,只需要用針筒把空氣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氣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這款兒童玩具卻引起了家長們的不安。不少家長表示,此類玩具非常危險,存在安全隱患。...
【視頻】父親工亡後,冷凍受精胚胎植入母體成功分娩,他是遺腹子嗎? - 天天要聞

【視頻】父親工亡後,冷凍受精胚胎植入母體成功分娩,他是遺腹子嗎?

什麼是遺腹子?《現代漢語大詞典》中的解釋為:懷孕婦人於丈夫死後所生的孩子。在自然受孕情況下,遺腹子是先懷孕、丈夫死亡之後出生的孩子。那麼,一對不孕不育的夫妻進行胚胎體外培育,在丈夫工傷死亡後,胚胎再植入妻子體內之後出生的兒子小強(化名)是遺腹子嗎?小強能申領其父工亡後供養親屬撫恤金嗎?近日,在江蘇某...
防「溺」於未然,安全伴成長!這些防溺水知識一定要教給孩子! - 天天要聞

防「溺」於未然,安全伴成長!這些防溺水知識一定要教給孩子!

夏季炎熱,親水活動成為不少人的消暑選擇,但隨之而來的溺水風險也顯著增加。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龍華君主任醫師提醒: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故高發期,尤其是青少年和兒童群體,溺亡悲劇時有發生。掌握科學防溺知識、強化安全意識,是守護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線。一、為什麼青少年容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