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2025年03月18日16:33:07 育兒 1339

伏明霞和梁錦松這段婚姻,到現在也有20多年的時間了,可能很多人看到的是伏明霞和梁錦松結婚,這麼久生下了三個孩子,一家人倖幸福福和和滿滿的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也是很多人羨慕的婚姻。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梁錦松在追逐伏明霞的過程中,在取得伏明霞父母認可的過程中,其實歷經了許多的磨難,甚至於是梁錦松在和伏明霞結婚之後一年多的時間內,伏明霞父母和梁錦松還是發生了很多摩擦。


這還不算在結婚之前,伏明霞父母對梁錦松多次的冷眼相待和格外挑剔。


不過都說真誠是必殺技,梁錦松顯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他最終還是用他的不懈努力與堅持不懈,還有對於伏家父母的真心在和伏明霞結婚一年之後,在把伏家父母接到香港一起住之後,通過一次雞眼切除手術的契機,徹底打通了和伏家父母那個被封閉的鏈接,緊緊地相連在了一起,開始了真正幸福的家庭生活。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而具體梁錦松怎麼樣讓伏家父母對他大為改觀的呢?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讓伏明霞的爸爸伏宜君對他進行改觀的,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的聊一聊這件事情。


在說伏宜君和梁錦松解開心扉這件事情之前,我們不得不簡單闡述一下基礎背景,也就是之前梁錦松和伏宜君的關係有多糟糕。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在伏明霞和梁錦松談戀愛之後,首先是伏宜君曾經專門寫過信,言辭懇切的請求梁錦松離開他的女兒,並且在梁錦松拜訪伏明霞父母的時候,伏宜君也是不給好臉色在飯都沒吃完的情況之下,就讓女兒把梁錦松送到旁邊的賓館住,不讓伏明霞和梁錦松住一起。


而且也就在登門後的第二天就打發著梁錦松趕緊回香港,同時在伏明霞奶奶八十大壽的時候,梁錦松想禮貌的去慰問一下,伏宜君也是直截了當的拒絕了梁錦松的請求,並且直言他們家不歡迎梁錦松,可以說一直都很決絕。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而這樣決絕的事情還遠不止於此,不過從以上的這些事例中,我們應該能夠感受得到伏明霞父親對於梁錦松的成見,還是很深的,所以說讓梁錦松最終能夠讓伏宜君放下心中的成見,確實是做出了許多努力。


而如果按時間線上來劃分的話,也就是2001年到2003年這個期間,梁錦松和伏宜君的隔閡都一直沒有消失。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而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7月,伏明霞就已經和梁錦松結婚了,在2003年的時候,伏明霞因為懷孕的原因,其實就已經把父母接到香港來一起住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梁錦松和伏家父母就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關係。


但是雙方的關係一直很尷尬,直到2003年9月轉機出現了,這個時候對於梁錦松言,其實日子過得並不順利,因為他的事業遭受了一定的瓶頸,他因為汽車首次登記稅的改革原因下課了,也就是他卸任了香港財政司司長這樣一個職務,他的事業在這個時候跌到谷底。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不過這個時候東方不亮西方亮,他內心一直渴望的和伏宜君親近的感情迎來了轉機,在2003年9月的時候,伏宜君很多年前左腳底有一個雞眼化膿了,到了不得不去做手術的境地。


這個時候梁錦松發現這個情況,當機立斷說一定要帶伏宜君去做這個手術,當時其實就是梁錦松一個人陪著自己的岳父去的,而剛做完手術之後,我們知道這個雞眼切除手術剛做完,它是沒辦法走路的。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所以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梁錦松的家住在高層,那麼就必須有一個人背著伏宜君上樓,而這個時候51歲高齡的梁錦松也是二話不說,就背著伏宜君上了3樓的房間,要知道梁錦松自己其實是很瘦弱的,但是在岳父真的遇到事情的時候,他還是挺身而出。


儘管當他背完岳父之後,他整個人累得都氣喘吁吁,感覺快要頂不住了,伏宜君也是因為這次事件真的感受到了梁錦松從內心出發的,想對他們好,想為他們好的這樣的想法。


因此伏宜君也是找了一個時間,趁著梁錦松在書房看書獨處的時候,跟梁錦松說了一句他期待很久的話:錦松,以前我和伏明霞的媽媽對你確實有很多成見,你真的受了很多委屈,希望你真的不要放在心上!

2003年9月,老梁第一次叫了伏明霞父親一聲爸,雞眼切除手術立功 - 天天要聞

而這句話讓梁錦松多年的心結徹底打開,他這一回發自內心的叫了一聲爸爸。這兩人糾葛這麼多年的情節,也終於落下帷幕,從這一天開始,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家人。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高三那點事兒,做過父母的都懂。辭職、租房、陪讀,咱們中國爸媽特別是媽媽,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別說小出租屋蝸居一年,天塌下來都認。有誰不是想著:「我再堅持堅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學校!」但是時代變了,眼下陪讀早把家變成了「全職保姆加心理諮詢室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 天天要聞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原來,你會經歷必須經歷,你會走過必須走過的,你會失去不可避免的,你會承受難以承受的,你會撐住不能撐住的,你會肩負必須肩負的一切,這就是人生。
一個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深度好文)

自誕生至終結,無人能全程相伴。父母會老去,留下我們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朋友會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尋夢想;愛人或許也會在某個轉角離去,留下我們獨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獨,並非我們主動選擇,而是生命賦予的必然課題。周國平曾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學會與孤獨共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