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說作者而言,為一部成功的作品寫續集,要比寫一部全新的作品簡單得多,畢竟續寫經典的便捷之處就是可以讓故事多幾分情懷加成,讀者對書中角色是十分熟悉的。
所以在連載版《射鵰英雄傳》第一百一十七回,金庸就已經開始鋪墊《神鵰俠侶》的劇情了。
說是:「那楊過長大後名揚武林,威震當世,闖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他一生際遇之奇,經歷之險,猶在郭靖之上,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你看,這等於是在強行預告,告訴讀者,到時候記得來看他的新作。

(虛竹、夢姑劇照)
也正因為如此,金庸在《天龍八部》結束後,沒有寫一部《天龍續集》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且不說《天龍續集》,他甚至都沒將虛竹的故事交代清楚,這不免讓人懷疑虛竹後來是不是經歷了什麼悲劇。
而結合書中的細節來看,真相或許就是虛竹死去,而夢姑則早已改嫁,不過這樣的設定又是否合理呢?
一、面露死相的虛竹
憑什麼說虛竹會死?
從明面上來看,直至故事結束,哪怕蕭峰自戕身亡了,段譽和虛竹卻依舊活得好好的,甚至以他們的武功水平和身份地位,日後能對他們造成威脅的人幾乎沒有。
不過金庸卻只交代了段譽的結局,說他是做了四十年皇帝之後避位為僧,而虛竹的結局則沒交代清楚。
但有兩點可以確定,那就是虛竹背離了佛門,同時還痴迷習武。
當初他成為靈鷲宮主之時,梅蘭竹菊就帶他進入了靈鷲宮的後殿,他是對後殿石壁上的武功頗有興趣,繼而修鍊起來。

(掃地僧劇照)
而掃地僧在藏經閣中說過:「一個人武功越練越高之後,禪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會受到障礙。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學障』,與別宗別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方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諸般厲害的殺人法門了。」
他還舉了玄澄的例子,那僧人就是練功練得走火入魔。
所以金庸這是為虛竹日後走火入魔而亡埋下了伏筆。
二、改嫁的夢姑
那夢姑又該何去何從?
其實了解金庸的人就一定知道,金庸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有歷史背景設定的,甚至有時候他還會直接將歷史人物融入自己的故事。
就好比段譽,這小子就是取自真實存在的大理皇帝段和譽,也就是段正嚴,段譽的歷史原型自然是不曾修鍊過什麼六脈神劍、凌波微步以及北冥神功的,但他卻也是在當了四十年皇帝之後避位為僧,這段歷史在《無為寺傳燈錄》中就有記載。

(夢姑劇照)
而夢姑這個角色作為李諒祚的女兒,自然也是有歷史原型的,也正因為如此,她的命運也必將與其歷史原型一致,也就是說,夢姑註定會改嫁他人。
《西夏書事·卷二十三》就有記載:「西蕃大首領董氈有子藺逋比,初娶於甘州回鶻。環慶之役,董氈使率兵侵夏有功,授錦州刺史。梁氏久畏其強,欲與之和。及聞王韶降青唐,將復河湟,吐蕃諸部勢蹙,遣人請以愛女為藺逋比妻,董氈許之。按:自古兩國和親,有請婚,有乞婚,未有以女請歸者。以女請歸,幾同獻女矣。斥書『梁氏』,丑之也。」
可夢姑心中只有虛竹,又如何會甘願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男子,答應她父皇那和親的決定?
其實當初天山童姥選擇將她擄去冰窖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三、看透一切的童姥
虛竹之所以能夠娶到夢姑這般貌美的女子,還要歸功於天山童姥。
當時童姥為了讓虛竹破戒而使出了不同的辦法,比如讓他喝酒吃肉,但虛竹常年在少林寺修行,面對這些東西,他自然忍得住。

(虛竹劇照)
可他極少與女子相處,當童姥將夢姑擄到他身邊,他就沒能抵擋住誘惑,最終與夢姑成了愛侶。
那三次相會便讓他們私定終身,至於後來的西夏駙馬大選,那純屬意外中的意外,只能算是虛竹「主角光環」的加持。
不過回過頭來,以童姥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段劇情,其實童姥的做法是十分冒險的。
當初童姥與虛竹之所以要躲在冰窖之中,正是為了躲避李秋水的追捕,照理說,她此時應該儘可能的低調行事才對,即便要擄來一個女子讓虛竹破戒,也應該找個不相干的宮女,而不是擄來銀川公主。
但凡這公主發現了些許端倪,自己是被個僧人給輕薄了,一旦這事情鬧大,她讓父皇發動所有人在皇宮之中進行地毯式的搜索,童姥他們不就危險了嗎?
所以讀者想得到的事,童姥怎會想不到,她之所以選擇擄來夢姑,一來是因為這女子是李秋水的孫女,二來也是因為她對這女子十分了解,這女子就是沒什麼主見的,旁人讓她如何,她就如何。

(童姥、虛竹劇照)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在冰窖之中對虛竹表現得那般喜愛。
所以當虛竹走火入魔而亡之後,夢姑也自然會回到西夏皇宮,接受父親的安排,因為她就是這麼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而這段劇情對於虛竹而言未免有些過於殘酷,但基於「金庸要讓歷史人物的命運與其歷史原型相符」的設定,金庸又不得不這麼寫,於是他索性略過了這段劇情不寫,只留下懸念供讀者猜想,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