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沒有出息的樣子:父母很狠,兒子很乖,女兒很遠

2025年02月16日22:20:39 育兒 5046

如果把子女比喻成幼苗,那麼家庭就是土壤,父母就是澆水施肥的人。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只是要求子女如何,並沒有想到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家庭環境是否很好。

大家都希望家庭有出息,可是無法凝聚力量,唱響和聲,那也是枉然。

記住,父母很狠,兒子很乖,女兒很遠,是一個家庭沒有出息的樣子。

一個家庭沒有出息的樣子:父母很狠,兒子很乖,女兒很遠 - 天天要聞

01

父母很狠,絕對權威。

李玫瑾教授說過:「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被父母欺負,那他一定會被全世界欺負。」

兇狠的父母,很可能成為孩子的第一個「霸凌者」。而父母還以為,自己是「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

嚴格管教,和暴力對孩子,是有區別的。凡事過猶不及。

在《紅樓夢》里,賈政作為一家之主,既要忙工作,還得管著兒子賈寶玉的學習,安排寶玉去考取功名。

寶玉不爭氣,讀書不用功。

有一天,寶玉拿了蔣玉菡的大紅汗巾子,這可是北靜王賞賜給蔣玉菡的東西。

賈政知道情況後,馬上抄起棍子,對著寶玉一頓打。其打的效果很明顯:「或青或姿,或整或破,竟無一點好處。」

寶玉挨打了,誰都不能攔著。但是寶玉並沒有出息,仍舊在女人堆里,混著小日子。

賈府終究沒落,被寄予厚望的寶玉,撐不起家業。

很多家庭里,父母就是權威,兒女是不能反駁的,就是懷疑都不能。

兒女有不同的建議,父母認為是胡思亂想;兒女要為某件事解釋,父母認為是狡辯;兒女要去做喜歡的事情,父母認為是玩物喪志;兒女要去找玩伴,父母認為是臭味相投......兒女小時候,怕了父母,但是長大之後,開始反叛。

強勢地教育兒女,就像把一個皮球按到水中一樣。使勁按,皮球也使勁往上浮起,終究是按不住的。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父母作為家庭的主心骨,一旦習慣了用野蠻的教育方法,那麼一家人因此都變廢。

聰明的父母,總是給兒女說話的機會,常常和兒女做朋友。父母能夠嚴格管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再去要求兒女,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一個家庭沒有出息的樣子:父母很狠,兒子很乖,女兒很遠 - 天天要聞

02

兒子很乖,唯命是從。

兒女都是傳後人,這是新思維。但是對於有幾個孩子的家庭來說,撐起家業的人,多半是兒子。

尤其是父母很老的時候,兒子有沒有出息,就決定了家庭的未來。

一個乖兒子,這是很多父母期待的。

兒子按照父母的安排,一步一步走,中途也沒有變卦。這只是看起來很好,其實兒子已經失去了自我,變成了父母的影子。

或者兒子過於循規蹈矩,反而沒有了創新意識,無法體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春秋時,孔子的學生曾子,和父親曾點一起去除草。

曾子不小心,把瓜苗弄斷了。父親抄起鋤頭就把曾子打暈了。

曾子醒來,爬起來,向父親賠不是。

孔子知道這件事,說:「以後別讓曾子來上學,太可惡了。」

曾子不解,詢問孔子,到底為什麼不讓上學。

孔子說:「父親把兒子打死,也是犯法的。你被父親打得太狠了,為什麼不跑?你這不是孝順,而是縱容父親的錯誤。」

曾子長大之後,對父母很孝順。他的妻子做飯給父母吃,就因為「蒸藜不熟」,引起曾子的不滿,把妻子休了。

孝順過頭了,導致妻離子散,這是難以想像的。

俗話說:「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夫妻在一起的日子,比父子在一起的日子更長。兒子哪能有愚孝的行為呢?應該分得清孰重孰輕,能夠把握家規的尺度。

做一個有自己的想法的兒子,能夠精準判斷是非的兒子,可以創新的兒子,家業才能紅紅火火,家庭才能長期和睦。

一個家庭沒有出息的樣子:父母很狠,兒子很乖,女兒很遠 - 天天要聞

03

女兒很遠,如同潑水。

見過太多的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

父母都想:「女兒反正要出嫁,這嫁出去的人,如潑出去的水。」

既然女兒遲早是他人家的人,那就少讀書,少給女兒投資。

就算女兒讀書很努力,也難得供養。女兒去打工,早點賺錢,給父母花,這才開心。女兒出嫁了,能帶來一大筆彩禮,那也是父母的如意算盤。

女兒長期不被家庭重視,肯定會「寒心」,和娘家人保持距離。

當家業都給了兒子,女兒靠邊站,那麼女兒也會放棄贍養父母的想法。

人心都是肉長的,有溫度,但一旦狠心了,就是——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當然,也有一些女兒,選擇了遠嫁。一旦結婚,就和娘家沒有關係了。三五年都不到娘家,這就和沒有生女兒,沒有什麼兩樣。

一個家庭里,女兒是小棉襖,一旦弄丟了,就失去了溫度。也體現了家風不正派,封建思想比較嚴重。

女兒要出嫁,但仍舊緊密聯繫娘家,承擔起孝順的責任。在家庭財富方面,女兒也能夠享受到,女兒的成長是父母很支持的。家業發展,女兒也是左膀右臂。

一個家庭沒有出息的樣子:父母很狠,兒子很乖,女兒很遠 - 天天要聞

04

我們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出路在哪裡,還得考慮家庭的出路。

家沒有了,自己再有本事,也是孤苦伶仃的。

作為父母,應該有大格局,設計家庭的藍圖,也鼓勵兒女創新發展。

作為兒子,勇敢地挑起責任,對父母的安排,擇其善者而從之,不要照單全收。

作為女兒,從來不是局外人,而是自己人,外嫁是形式,互助是內涵。

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前程似錦。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人這一生,學會放下,心就不累了!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學會放下,心就不累了!

很喜歡楊絳說的這句話:無論什麼關係,情分被消耗殆盡,緣分便走到了終點。把錯歸咎於自己,並且禮貌地退場。把自己還給自己,把別人還給別人,讓花成花,讓樹成樹,從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願來生,不見,不欠,不念。
記過處分!懷孕擺爛還甩鍋?還自稱有「副處老公撐腰」遭官方打臉 - 天天要聞

記過處分!懷孕擺爛還甩鍋?還自稱有「副處老公撐腰」遭官方打臉

一場「孕假風波」引爆輿論2025年7月,雲南紅河縣文旅局一名女員工在社交平台自曝「懷孕期間請假2個月,老公是市裡副處級領導」,並稱「領導很好,把工作分給合同工」,瞬間點燃全網怒火。圖片來自大河報此貼一出,瞬間引髮網友怒斥:「拿著納稅人的錢躺平,還炫耀老公是領導?這哪是懷孕,是懷了『免死金牌』!」圖片來自微...
「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啥意思,有道理? - 天天要聞

「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啥意思,有道理?

今天是進入 小暑的第三天,農村俗語「小暑逢單,秋涼早見;小暑逢雙,秋老虎狂」是一句流傳於中國民間的氣象諺語,通過觀察小暑節氣在農曆日期的單雙數,來預測秋季氣溫的變化趨勢。這句諺語看似簡單,卻凝結了古人長期觀察自然規律的經驗智慧。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 天天要聞

嬰兒需要穿襪子嗎?醫生說出「保姆級」答案,新手爸媽速藏

大家好~我是小余前兩天,小區里一位媽媽,因為穿襪子的問題跟婆婆產生了分歧。婆媳育兒,難免是會產生不同觀念,畢竟老一輩人和現代化觀念差距是很大的。據媽媽所述:大夏天,在家裡還一直忙著給寶寶穿襪子,她穿我就脫,還說我一點不會照顧孩子。那麼話又說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 天天要聞

嬰兒頭髮「稀疏」和「茂密」,區別也很大,早知道越好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多少暗示著什麼呢?對於寶寶的頭髮,其實也是許多媽媽在熱議的一個問題,前兩天也看到了幾位媽媽在討論寶寶頭髮的問題。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頭髮就很茂密,甚至比我們大人的頭髮都要茂密,還很長。有的寶寶,出生的時候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2個寶寶,一個媽媽帶一個奶奶帶,一歲後,有5個明顯差距

大家好~我是小余寶寶跟奶奶長大和媽媽長大,到底有什麼差距?有很多的家庭,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已把寶寶放在家裡給老人照看,跟著奶奶一起長大。作為爸媽,也都希望有能力把寶寶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可能無法留在身邊。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 天天要聞

老一輩人帶娃,有4個錯誤需警惕,容易坑害了寶寶

大家好~我是小余老一輩人帶娃,也要注意好的習慣,一些錯誤還是要提前預知的,如果老人帶娃,也要普及錯誤。寶寶的脆弱是超出我們認知的,如果沒有被我們所重視,一些錯誤也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一個錯誤,也可能會坑害了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