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點到為止,過猶不及,是生活保持平衡的重要法則。
忙碌了一整年,終於快迎來了春節的假期。
許多人滿心歡喜地計劃著,要在這段時間裡,讓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放鬆。
然而,即便是休息,也需要掌握一個恰當的度。
比如,一味地享用山珍海味,很容易讓人感到發膩且不易消化。
睡眠時間過長,反而可能導致頭腦不清醒,影響精神狀態。

同樣,喝茶是一項需要細細品味的享受。
但一次喝得太多,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影響健康。
因此,凡事都要有個度,把控平衡狀態至關重要。
「欲速則不達」、「張弛有道」,這些古老的訓誡歷經時間的考驗,至今依然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最近就有不少茶友問起,一次喝茶多少才算過量?
如果一不小心過量,又會對身體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解開這些問題之前,還得先和大家聊一聊,什麼是喝茶過量。

《2》
喝茶的「量」,有具體參考標準嗎?
平時的喝茶習慣不同,有些人一天至少要喝三泡茶才覺過癮。
有的一天只喝一泡,便心滿意足。
而年紀較小的孩童,身體還未開始成熟發育,對各種物質的耐受力較弱。
喝茶對健康雖無大礙,但一定要喝品質有保障的茶,淡淡地嘗一嘗味道就夠了。
受年齡、體質等多重因素影響,每個人對茶葉成分的感知能力都各有差異。
因此,在茶量的把控上,很難界定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固定標準。
就好比過年期間,有不少人去電影院觀看春節檔的影片。
同樣一場放映結束後,有些人仍沉浸在劇情中,直到片尾曲完全結束,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而一部分人的感觸卻沒那麼深刻,屏幕上演職人員表剛出現,便起身準備離場。

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茶多酚,正常情況下能豐富茶味層次,帶來舒緩提神的效果。
超過了人體的承受範圍,才會帶來不良影響。
例如不發酵的綠茶,殺青之後保留了不少多酚類物質。
對這類成分比較敏感的人,即便只是多喝了幾杯,沒過多久就會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而大部分體質正常的茶友就不必擔心,許多人喝了十幾年的綠茶,都從未感受過任何異常。
既然如此,「喝茶過量」又該如何判定,難道是茶圈裡的偽命題?
其實答案很簡單,平時感覺已經喝得盡興、有些喝不下的時候,正是身體在暗示自己該放下茶杯。
但現實中很多時候,和其他人喝茶聊得太投機,一不小心就容易喝過頭。
一旦出現以下情況,茶友們就該多加重視了。

《3》
喝茶過量後,會出現哪些表現?
晚上喝茶容易失眠,這一話題長久以來都是大眾普遍關注的焦點。
白天工作忙碌,時間和條件有限,大多數人想喝茶解乏,只能用玻璃杯簡單代替。
由於茶水無法完全分離,茶香和茶味的具體層次無法充分展現,對好茶有些浪費。
因此,許多人晚上回到家後,還是會拿出傳統的功夫茶具,逐次沖泡一解茶癮。
一杯接著一杯細細品啜,喝過五六回後,心裡也倍感滿足。
可茶葉的內質豐富,不只體現在豐富多變的風味表現,更在於出色的耐泡程度上。
用蓋碗泡茶,有著快出水和後續坐杯的合理搭配,好茶泡十三四回完全可行。
一泡茶才喝到精彩處,可自己已經喝到盡興,此時還要不要繼續?

問題在心裡不斷糾結,有些人正是因為覺得可惜,就堅持著一直喝下去。
短時間內攝入太多咖啡鹼物質,導致大腦和神經系統過於活躍,身體很難快速將它們代謝出去,到了入睡的時間依舊沒有絲毫困意。
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生活狀態和工作效率,免不了要後悔喝下的那些茶。
除此之外,喝茶過量還有另一種體現,即出現茶醉。
一些人的喝茶頻率較低,也習慣了清新淡雅淡的茶味,身體建立起的物質耐受度有限。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一個下午連續不斷地喝茶,遠遠超過了平時的茶量。
再加上有時只顧著聊天,耽擱了手中泡茶的動作,無意間導致悶泡的形成。
如果此時還處於空腹狀態,在大量濃茶的作用下,更容易出現頭暈手抖、強烈飢餓感等不適反應。

《4》
面對以上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
倒茶時講究七分滿,不僅是對客人的尊重,也寓意著做事要留有餘地,喝茶同樣如此。
過年茶局不斷,喝茶速度慢一些不僅方便品鑒,也能避免自己一天內喝得太多。
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出現茶醉,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茶杯,讓自己緩一緩。
吃一些口感清淡的茶點,如原味堅果、蘇打餅乾、花生酥等,既不影響味覺感受,又能補充能量。
等狀況有所好轉之後,再接著適度飲茶,對健康的影響更小一些。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茶醉,之後的每一次喝茶都應盡量避免空腹飲用。
可以提前吃一些食物墊墊肚子,有效防止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過量吸收,減輕身體負擔。

而如果是晚上喝茶容易失眠,要解決問題也不難。
首先,一定要保持固定的茶水比例,不長時間悶泡,與濃茶劃清界限。
其次,可以選擇經過長時間陳化的老白茶,湯感更醇厚,刺激性物質的含量更低一些。
最後,如果個人體質較為敏感,睡前3小時內最好不要再喝茶,給自己留足代謝的時間,以免影響睡眠。
即便是經驗豐富、喝茶不易失眠的茶友們,在晚上攝入的茶量也不宜過多。
否則,明明已經打算睡下,卻因為自己喝下的一大堆茶水而頻繁起夜,也會打亂正常的作息規律,影響睡眠質量。
總之,喝茶最重要的是保持身心愉悅。
時常貪杯,反而難以品味出好茶完整的香清甘活,還是要學會適度控制。

《5》
對生活中遇到的事作出評價,往往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
結局究竟會如何發展,就在一念之間。
喝多少茶才算過量,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答案,不存在絕對的標準。
但還是希望茶友們能把握好「度」,每一次都能喝得舒心自在。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