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2025年02月04日23:50:22 育兒 2805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點到為止,過猶不及,是生活保持平衡的重要法則。

忙碌了一整年,終於快迎來了春節的假期。

許多人滿心歡喜地計劃著,要在這段時間裡,讓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放鬆。

然而,即便是休息,也需要掌握一個恰當的度。

比如,一味地享用山珍海味,很容易讓人感到發膩且不易消化。

睡眠時間過長,反而可能導致頭腦不清醒,影響精神狀態。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同樣,喝茶是一項需要細細品味的享受。

但一次喝得太多,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影響健康。

因此,凡事都要有個度,把控平衡狀態至關重要。

「欲速則不達」、「張弛有道」,這些古老的訓誡歷經時間的考驗,至今依然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最近就有不少茶友問起,一次喝茶多少才算過量?

如果一不小心過量,又會對身體產生怎樣的影響?

在解開這些問題之前,還得先和大家聊一聊,什麼是喝茶過量。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2》

喝茶的「量」,有具體參考標準嗎?

平時的喝茶習慣不同,有些人一天至少要喝三泡茶才覺過癮。

有的一天只喝一泡,便心滿意足。

而年紀較小的孩童,身體還未開始成熟發育,對各種物質的耐受力較弱。

喝茶對健康雖無大礙,但一定要喝品質有保障的茶,淡淡地嘗一嘗味道就夠了。

受年齡、體質等多重因素影響,每個人對茶葉成分的感知能力都各有差異。

因此,在茶量的把控上,很難界定一個適合所有人的固定標準。

就好比過年期間,有不少人去電影院觀看春節檔的影片。

同樣一場放映結束後,有些人仍沉浸在劇情中,直到片尾曲完全結束,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而一部分人的感觸卻沒那麼深刻,屏幕上演職人員表剛出現,便起身準備離場。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茶多酚,正常情況下能豐富茶味層次,帶來舒緩提神的效果。

超過了人體的承受範圍,才會帶來不良影響。

例如不發酵的綠茶,殺青之後保留了不少多酚類物質。

對這類成分比較敏感的人,即便只是多喝了幾杯,沒過多久就會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而大部分體質正常的茶友就不必擔心,許多人喝了十幾年的綠茶,都從未感受過任何異常。

既然如此,「喝茶過量」又該如何判定,難道是茶圈裡的偽命題?

其實答案很簡單,平時感覺已經喝得盡興、有些喝不下的時候,正是身體在暗示自己該放下茶杯。

但現實中很多時候,和其他人喝茶聊得太投機,一不小心就容易喝過頭。

一旦出現以下情況,茶友們就該多加重視了。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3》

喝茶過量後,會出現哪些表現?

晚上喝茶容易失眠,這一話題長久以來都是大眾普遍關注的焦點。

白天工作忙碌,時間和條件有限,大多數人想喝茶解乏,只能用玻璃杯簡單代替。

由於茶水無法完全分離,茶香和茶味的具體層次無法充分展現,對好茶有些浪費。

因此,許多人晚上回到家後,還是會拿出傳統的功夫茶具,逐次沖泡一解茶癮。

一杯接著一杯細細品啜,喝過五六回後,心裡也倍感滿足。

可茶葉的內質豐富,不只體現在豐富多變的風味表現,更在於出色的耐泡程度上。

用蓋碗泡茶,有著快出水和後續坐杯的合理搭配,好茶泡十三四回完全可行。

一泡茶才喝到精彩處,可自己已經喝到盡興,此時還要不要繼續?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問題在心裡不斷糾結,有些人正是因為覺得可惜,就堅持著一直喝下去。

短時間內攝入太多咖啡鹼物質,導致大腦和神經系統過於活躍,身體很難快速將它們代謝出去,到了入睡的時間依舊沒有絲毫困意。

睡眠不足的情況下,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生活狀態和工作效率,免不了要後悔喝下的那些茶。

除此之外,喝茶過量還有另一種體現,即出現茶醉

一些人的喝茶頻率較低,也習慣了清新淡雅淡的茶味,身體建立起的物質耐受度有限。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一個下午連續不斷地喝茶,遠遠超過了平時的茶量。

再加上有時只顧著聊天,耽擱了手中泡茶的動作,無意間導致悶泡的形成。

如果此時還處於空腹狀態,在大量濃茶的作用下,更容易出現頭暈手抖、強烈飢餓感等不適反應。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4》

面對以上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

倒茶時講究七分滿,不僅是對客人的尊重,也寓意著做事要留有餘地,喝茶同樣如此。

過年茶局不斷,喝茶速度慢一些不僅方便品鑒,也能避免自己一天內喝得太多。

如果發現自己已經出現茶醉,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茶杯,讓自己緩一緩。

吃一些口感清淡的茶點,如原味堅果、蘇打餅乾、花生酥等,既不影響味覺感受,又能補充能量。

等狀況有所好轉之後,再接著適度飲茶,對健康的影響更小一些。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茶醉,之後的每一次喝茶都應盡量避免空腹飲用。

可以提前吃一些食物墊墊肚子,有效防止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過量吸收,減輕身體負擔。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而如果是晚上喝茶容易失眠,要解決問題也不難。

首先,一定要保持固定的茶水比例,不長時間悶泡,與濃茶劃清界限。

其次,可以選擇經過長時間陳化的老白茶,湯感更醇厚,刺激性物質的含量更低一些。

最後,如果個人體質較為敏感,睡前3小時內最好不要再喝茶,給自己留足代謝的時間,以免影響睡眠。

即便是經驗豐富、喝茶不易失眠的茶友們,在晚上攝入的茶量也不宜過多。

否則,明明已經打算睡下,卻因為自己喝下的一大堆茶水而頻繁起夜,也會打亂正常的作息規律,影響睡眠質量。

總之,喝茶最重要的是保持身心愉悅。

時常貪杯,反而難以品味出好茶完整的香清甘活,還是要學會適度控制。

一天喝多少茶,才算飲茶過量?身體的這些情況要注意 - 天天要聞

《5》

對生活中遇到的事作出評價,往往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

結局究竟會如何發展,就在一念之間。

喝多少茶才算過量,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答案,不存在絕對的標準。

但還是希望茶友們能把握好「度」,每一次都能喝得舒心自在。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 天天要聞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手足之情,是世間一份難得的珍貴緣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多少人內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卻始終無法體會到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倘若我們足夠幸運,擁有了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 天天要聞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春秋,可我們卻常常在無謂的爭鬥中耗盡心力,在莫名的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憂愁里蹉跎時光。其實,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於明了何事當爭,何事不必氣,何事無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標誌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即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點,分別是閏月加持、恰逢「出梅時間」、出現「秋包伏」現象以及小暑節氣在晚上。這些特點不僅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聞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新手媽媽玲玲最近頭都大了:二寶滿月後突然變得特別難帶,整天哼哼唧唧哭個不停,便已經是二胎寶媽,也不知道寶寶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嗎?這種被無數媽媽恐懼的「二月鬧」恰恰是媽媽想要的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信號!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 天天要聞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每一代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美好回憶。在沒有手機、電視、網路、快餐的年代,童年又會是什麼模樣?翻開作家劉海棲的新書《萬物生長》,答案就藏在11個帶著陽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裡。它們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間把我們拉回那個沒有電子屏幕卻野趣橫生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講大道理,只講少年們憨里憨氣的童年故...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著,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體,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報,而是要腳踏實地,知足常樂,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