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並非貧富差距,而是認知差距。
有認知,就不愁賺不到錢。沒有認知,哪怕天天拚命幹活,也還是賺不到錢。人在江湖,拼的是腦子,而不是蠻力。
「認知低下」的8個表現,佔了任意一點,都會活得糊裡糊塗。

01
沒有最基本的常識。
什麼是蠢貨?
別人跟他說「吃屎能治病」,他立馬就去吃。吃完之後,還跟身邊人說「吃屎」有什麼好處。這就是蠢貨。
別人跟他說「一加一等於十一」,他立馬就相信。不僅如此,還認為「一加一等於二」是錯的。這就是蠢貨。
一個人,不具備任何的生活常識,甚至「想當然認為」什麼是對的。這,不只是認知不足,還是腦子和智商都存在缺陷。
02
抱著老一套來做人。
一個人被社會淘汰,該埋怨誰?只能埋怨自己。
在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總有中年人抱著20世紀90年代的觀念來做人,那時代淘汰他們,就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對於「抱著老一套做人」這件事,很多人都沾沾自喜。殊不知,時代浪潮滾滾向前,誰站在原地,誰往後邊走,誰就會被時代的浪潮拍死。
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首先就需要「與時俱進」。不符合時代的老一套,就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總是抱著老黃曆來做人,那被時代淘汰,就怨不得別人了。

03
「達克效應」很明顯。
在心理學裡邊,有一個概念,達克效應。
意思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卻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說得直白一點,越是無知的人,就越是狂妄自大。就跟「坐井觀天」裡邊的青蛙一樣,認為井口的大小,就是天地的大小。
這種「達克效應」,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尤其是偏遠農村、小縣城的人,沒有到過大城市,也沒有去過經濟發達的地區,就認為自己所見到的,就是全世界。
04
「從眾心理」很嚴重。
有心理學裡邊,有一個概念,從眾心理。
意思是,個體在群體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言論、行為保持與群體一致的現象。
別人說什麼,他們也跟著說什麼;別人做什麼,他們也跟著做什麼。由此,「烏合之眾」的群體就出現了。
人,還是要保持自己的主見,千萬不要隨波逐流。要知道,市場最喜歡收割的,就是隨波逐流的韭菜一族。

05
天天幻想,活得不夠現實。
這個世界並不是完美的烏托邦,而是充滿競爭、衝突、殘酷的修羅場。
所有的幻想、白日做夢,都不會成為現實,只會成為發展的阻礙。比如說,天天幻想天降餡餅,難道就天降餡餅了嗎?這是不可能的。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得到什麼東西,都需要付出代價。有的代價,是時間;有的代價,是精力;有的代價,是小命。
為什麼人們總是強調「活得現實一點」?任何活得不夠現實的人,都會被生活無情毒打。沒有幻想主義,只有現實主義。
06
取悅別人,沒有取悅自己。
身處人情社會,絕大多數人都偏向於取悅別人,卻沒有想過取悅自己。
人在單位,只想著如何取悅同事,如何取悅上司;人在老家,只想著如何取悅親戚,如何取悅長輩。永遠都沒有想過自己。
殊不知,別人有好處,也不會分享給你。比如親戚有好處,只會分享給他們的妻兒老小,怎麼可能會想到你呢?
不要對別人有任何的期待。期待越高,失望越大。與其期待,不如取悅自己,做好自己。自己過得好,才是真的好。

07
看問題,永遠都只看表面。
普通人最缺乏的能力,莫過於「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謂「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就是這個道理。表面上風平浪靜,這都是膚淺的。水底下的暗流涌動,才是真相。
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普通人都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呢?正是因為缺乏,所以他們才普通。這是互為因果的。
做個有深度、有內涵的人,而不是做個膚淺的人。滿大街都是膚淺的人,這是沒有稀缺性的。物以稀為貴,物多不值錢。
08
情緒爆棚,卻沒有一丁點理性。
無知的人,看問題只有情緒,而沒有任何的理性。
項羽看問題,永遠都「小孩子氣」,連「放虎歸山」的警覺都沒有。到最後,項羽也就失敗了,連屍體都被亂兵肢解了。
劉邦看問題,永遠都「理性」到極致,不講任何的感情,沒有一丁點婦人之仁。到最後,劉邦也就成功了,從布衣登臨人生巔峰。
情緒,對於為人處世,沒有任何的好處。唯有保持理性,一步三算,謀定而後動,才算是真正的強者。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