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李小梅
我叫李小梅,今年 53 歲,三年前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
原本想著,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能鬆口氣,享享清福了。
我生長在農村,中專上的是紡織技術專業,畢業後在市裡的一家紡織廠工作,一直干到退休。
現在老公還在上班,兒子去年五一結的婚,兒媳有喜,一家人的生活看似平靜美滿。
按計劃,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幫兒子兒媳帶小孩,共享天倫之樂。
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卻讓我改變了想法。
我和老公就這麼一個兒子,但是我們本身就是工薪階層,兒媳婦懷孕後,我和老公想著兒子一個人養家很不容易。
就從我每月的退休工資裡面轉1000元給兒子,以貼補他們的生活費用。
兒子結婚的時候,我們買房、買車,不光花光了積蓄,還小借了親戚一點錢。
那天,我買了一些水果點心去兒子家,才剛剛坐下,兒媳點的水果外賣就送來了。
一個大包,想著兒媳有孕在身,我開的門,從快遞小哥手上接過快遞包。
外賣包上有一個水果名細和金額,我看了一眼985元,光一個榴槤就685元,全是剝好了,用打包盒包裝的。
我本以為我每月轉給兒子的1000元能貼補一下他們的生活,卻沒想過只是他們一餐水果。
隔天,兒子兒媳來家裡吃飯,飯桌上,大家無意間聊到了未來育兒的話題。
我滿心歡喜地說著各種育兒經驗和計劃,想著能幫他們減輕些負擔。然而,兒子兒媳的反應卻有些冷淡。
兒媳小聲嘀咕著:「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有些老方法可能不太適用了。」
聽到這些話,我心裡一陣失落。我知道他們沒有惡意,但那一瞬間,我還是感覺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隔閡。
我是農村出生,從小就節約慣了,突然意識到,兩代人的觀念差異比我想像中要大得多。
我就這麼一個兒子,一個媳婦,真的是害怕在日後的相處中,因為這些差異產生矛盾,影響家庭和睦。
晚上躺在床上,我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我想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想到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婆媳矛盾,越想越覺得不安。
與其這樣,不如我重新找份工作,自己賺錢,然後請保姆來帶孩子。
都說遠香近臭,天天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還不如用我的工資來請保姆。
這樣一來,既能請保姆按照兒子兒媳的要求照顧小孩,又能避免因為育兒觀念不同而產生的婆媳矛盾。
第二天早上,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老公。老公有些驚訝,但他還是表示理解和支持。
他說:「只要你開心,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得到老公的支持後,我開始著手準備找工作的事情。
我先仔細地更新了自己的簡歷,把退休前在紡織廠管理崗位上積累的豐富工作經驗。
如熟練處理各類成本財務賬目、對紡織廠成本控制與預算規劃,以及取得的相關專業證書和成績都詳細地寫了上去。
後面幾家面試也都順利過關。最終,我選擇了一家離家不遠的私人企業,做了紡織車間組長。
雖然我退休之前已經做到了車間主任,但是好在現在車間全機械化了,工作時間比較靈活,不會太累。
確定了工作後,我又馬不停蹄地開始聯繫保姆中介和月子中心。
我和中介詳細說明了兒子兒媳的要求和家庭的情況,中介很快就給我推薦了幾個合適的保姆人選。
我和兒子兒媳一起面試了這些保姆,最終選定了一位年輕、有經驗、看起來很和善的保姆。
看著一切都安排妥當,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雖然重新工作會有些辛苦,但我覺得很值得。
我相信,這樣的安排不僅能讓兒子兒媳按照他們的方式養育孩子,也能讓我在退休後繼續發揮自己的價值,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現在兒媳婦從月子中心出來,已經居家和保姆一起帶孩子了,小孫子長得很健康、很漂亮。
而我每個月的工資,覆蓋了保姆的工資以後還略有盈餘。
如今,我每天忙碌而充實。白天去公司工作,晚上回家和老公一起享受二人世界。
兒子兒媳對保姆的工作也很滿意,家裡的氛圍和諧而融洽。
我很慶幸自己當初做了這個決定,在 53 歲的年紀,重新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也減少了和兒子、兒媳婦因為觀念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大家覺得我這樣做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