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嘴裡冒煙、滿地黑粉混血,你能想像到是為什麼嗎?」雲南大理一名2歲幼童,因咬破5號電池引發爆炸,口腔內重傷,險些命喪黃泉。醫生火速搶救,才挽回了孩子的性命。
11月23日,在雲南大理的一個普通家庭里,孩子萌萌獨自在房間玩耍,將一節5號電池放入口中,用牙齒用力咬下,伴隨「砰」的一聲巨響,一場家庭噩夢就此拉開序幕。
父母衝進房間,看到孩子嘴裡冒著煙,黑色粉末混著鮮血,電池外殼四分五裂。送醫後,醫生髮現,電池殘骸已經卡在萌萌的咬肌和頰肌之間,內部的鹼性物質對口腔組織造成了嚴重的化學燒傷。
很多人對家中的電池掉以輕心,但它們實際是「隨時待命的隱形炸彈」。普通乾電池中含有汞、鉛等重金屬,尤其是汞,一旦進入體內,可能直接威脅中樞神經系統,後果不堪設想。
更可怕的是,電池在破裂後會產生化學反應,極易引發爆炸或嚴重燒傷。2020年3月,山東濱州的一名幼童同樣因為誤咬電池導致口腔嚴重損傷,花費數月才康復出院。
這次萌萌的遭遇也不例外。家長將電池等危險物品隨意放置,低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給家庭安全埋下隱患。
每一次孩子的受傷,家長都會陷入無盡的自責。有人說,這些意外「防不勝防」。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只要家長更細心、更警惕,這樣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與此同時,醫護人員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同樣令人敬佩。他們展現了高度的專業能力和責任心,從容應對,及時為萌萌實施手術,成功挽救了孩子的生命。醫者仁心值得點贊。
兒童的安全需要每一位家長的悉心守護。這不是一次意外的偶然,而是一堂「血的教育課」。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