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要不要干預治療?西醫的標準是有沒有達到矮小症的標準,如果到矮小症了,那就打針,如果沒有達到,就建議回去觀察,什麼時候到矮小症了,什麼時候再開始打針干預。
這部分孩子最終大多會面臨2種結局:
一種是觀察到最後,再去看的時候,發現骨骺線閉合了,沒有長高的空間了,只能留下身高遺憾:
一種是開始干預的時候,年齡比較大了,長高的時間和空間都比較有限了,長高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比如有的孩子既要控制骨齡,又要促生長,不僅經濟壓力大,著急焦慮,效果上也會打折扣。
這種治療的理念,作為中醫大夫,我是不這樣認為的。
我之前看診的一對姐弟,媽媽說姐姐那時候,因為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加上天天忙,也沒太關注身高、骨齡這塊,五年級暑假的時候去查了骨齡,年齡才11歲多,但是骨齡都13歲10個月了,偏大的比較多,關鍵是沒有補救的機會了,沒啥空間了。
媽媽說姐姐從小挺瘦的,青春期的2年生長速度蠻好的,挺喜人的,壓根兒都沒往骨齡這塊想,沒想到骨齡會變化這麼快,四年級暑假都來了例假,也沒想起來去測骨齡,等到五年級暑假去測的時候已經13歲10個月了。
媽媽覺得姐姐身高已經有遺憾了,老二就想著提前關注,不能再吃這個虧了,9歲就帶去查骨齡了,兒童醫院的醫生說,你這從10歲開始關注都行,但是這個時候孩子的骨齡已經偏大了。
媽媽覺得不放心,於是找到我,不想等到最後用最強的方案,想先用中醫的方法給孩子干預。
我們說,男孩長160以下,矮小症的這部分孩子,肯定是很少的,而在第10百分位到你滿意之間,這部分孩子肯定是最多的。
那麼我們中醫的治療思路是,先天遺傳已經無法改變,我們更要關注孩子生長的後天環境,篩查有沒有影響孩子生長的一些後天因素。
比如挑食、積食、吸收差、便秘、睡不好、體質差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生長,我們通過給孩子調營養、調吸收、調睡眠、調體質,通過改善孩子身體的內環境,讓孩子自身分泌更多生長激素,讓生長速度能夠好一點,這樣既避免了孩子身高差距越來越大,到最後不得不打針,又能讓孩子的終身高更理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