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活著》才明白:最通透的活法,就是允許一切發生

2024年10月26日15:30:29 育兒 9748

《德國日報》曾這樣評價余華的《活著》:

本書的價值無法用語言形容,「偉大」這個詞,在這本書面前也顯得渺小。

書中,講述了一位叫福貴的老人,生命中所遭遇的不幸:

破產、拉壯丁、喪妻、喪子、喪孫……

他經歷種種苦難,卻並沒有倒下,而是坦然接受自身命運,頑強地活了下去。

在這個世界上,悲歡離合,生老病死,都是無法預料的事。

面對人生的跌宕起伏,你若總是較勁與碰撞,就只能陷入痛苦當中,無法自拔。

懂得接納,那些苦難,才無法對你造成更多傷害。

所以說,人生最通透的活法,其實不是對抗,而是允許一切發生。

1

允許無常

詩人曾豐有詩云:「不如意處人人有,未放心時事事非。」

人生海海,生命的底色便是無常,充滿著各種不幸。

對於命運的叵測,有的人一味沉浸在痛苦裡,糾結難過,最後喪失生活的勇氣。

而內心強大的人,總能夠坦然面對人生起落,允許所有事與願違。

《活著》里,福貴一出生就是地主家的少爺。

他們家有著一百多畝地,是遠近聞名的大戶人家。

福貴住著豪門大院,身穿綾羅綢緞,衣食住行都有傭人和長工打理,是典型的「富二代」。

可他偏偏不學好,學會了逛窯子和賭錢。

結果沒多久,在一次賭博中,他中了賭場龍二的計謀,輸光了家產。

一夜之間,福貴家一貧如洗。

他們辭退了所有傭人,搬進茅草屋,換了粗布衣,生活從天堂跌進地獄。

福貴的爹最終不堪重負,一命嗚呼;緊接著,老丈人也接走了懷著孕的妻子家珍……

面對著接踵而至的打擊,福貴沒有痛哭流涕,也沒有自怨自艾。

他振作起來,從龍二手裡租了五畝地,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靠自己的雙手養活家庭。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多年後,龍二因為被定為地主惡霸,突然被拉走槍斃了。

死之前,他還對福貴喊:「福貴啊,我可是替你死的。」

福貴輸掉了家產,卻贏得生命;龍二贏得大筆財產,卻丟了命。

所以古人說:「禍福無門至,風雲不測來。」

人生的禍福沒有定數,好事和壞事往往是交替發生的。

上一刻可能你還是順風順水、萬里陽光,下一刻就可能狼狽不堪、愁雲慘淡。

不妨放平心態,允許無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當你能夠平和面對生活的種種境遇,命運自會有它的饋贈與安排。

2

允許離別

作家蔣勛說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了生離,就是死別。

這個世界上,再親密的人,也只能陪你走一程。

龍二死後,福貴的生活沒有任何變化。

雖然過得貧窮,但有著一雙兒女,還有著賢惠的家珍,日子也算是幸福了。

可是,命運總是不講道理,非要把所有苦難都砸向福貴。

先是兒子有慶,因為給縣長的難產妻子獻血,竟然被抽血抽到死去。

接著是女兒鳳霞,她好不容易嫁給了一個合適的人,不料卻因為難產大出血而亡。

妻子家珍本就有得軟骨症,纏綿病榻多年。

因為兒女的離去,傷心過度,很快也跟著離開人世。

而他的偏頭女婿二喜,一直都善良能幹,卻在幹活時被樓板砸到,意外去世。

面對家人的接連離開,儘管難過,但福貴沒有沉湎於悲痛當中。

他平靜地一一埋葬了他們,與外孫苦根相依為命。

因為家貧,苦根經常吃不飽飯。

有次苦根發燒生病,福貴心疼,就摘了新鮮豆子煮給他吃,結果苦根被撐死。

就這樣,唯一的親人苦根也離開了福貴。

換作常人,當身邊的人不斷離去,難免會想不開,甚至因為思念而終日痛苦。

而福貴卻接納了親人的離開,他知道,生離死別,都是攔不住的。

此後,他買下了一頭老牛,當作家人彼此陪伴,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

作家馬德說,他人的離開與走散,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事,也是人生常態。

人活著的必修課之一,就是要學會接受離別。

身邊的親人、朋友,都不可能一直陪著我們,早晚都要面臨分別的那一天。

世間聚散不由你我,生死更是難料。

相聚時,請好好對待,不辜負對方;離別後,就過好當下生活,別辜負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成熟,就是允許與接受任何人的離開。

讀懂《活著》才明白:最通透的活法,就是允許一切發生 - 天天要聞

3

允許孤獨

在《活著》的最後,福貴失去了所有親人,和所有依靠。

在村裡,年老的他,總是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陪伴他的只有那頭老黃牛。

他獨自耕作,獨自生活,每日迎著陽光和晚霞歌唱。

儘管孑然一身,但他卻也無牽無掛,無憂無慮,活著簡單又真實。

周國平在《做自己的朋友》中寫道:「一個人是否是自己的朋友,就看他能否獨處,獨處是否感到充實。」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我們都曾有過煢煢孑立,默默獨行的時刻。

一味害怕孤獨,你只能被內心的寂寞吞噬。

當你懂得接納孤獨,反而能從獨處中實現生命的圓融。

2013年,51歲的作家劉亮程離開了喧鬧的城市。

他隻身來到新疆天山東麓的一個原始的村莊,在此安家落戶。

在這僻靜之地,他一待就是十年。

雖然他也時常身處孤獨之中,但他卻欣然接受,從不會有無人相伴的寂寞之感。

天氣好的時候,他白天耕作,夜裡讀書、寫作。

遇到下雨天,不能到田裡,他便窩在書房裡,聽著雨聲,思考人生諸多問題。

無人問津的獨居時光,讓他得以不斷沉澱,精神愈發自足而豐盈。

他曾在書中談過對孤獨的理解:

孤獨是一種完整的自我,孤獨是可以讓人享受的。

當你孤獨時,你知道你的生命完整地回到了自身,你的對面是你剛才還在其中、現在已經脫身而出的那個喧囂人世。

這正應了一句話:獨處亦有清歡事,未必人生盡相知。

人生越往前走,越會明白,繁華都只是表象,熱鬧之外才是生活。

孤獨是一片詩意的土壤,能夠誘發出關於心靈的思考和體驗,讓人不斷走向自我。

生命的豐盛,從享受孤獨開始。

學會允許孤獨,你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安頓好自己,過好當下的生活。

讀懂《活著》才明白:最通透的活法,就是允許一切發生 - 天天要聞

很喜歡詩人巴啞啞的一首詩:

「允許亂,允許幸運發生的同時,一些意外的光臨。允許一事無成,允許無緣無故的哀傷,允許一個人只是一個普通人。」

人一生都會遇到挫折、痛苦,但真正決定你人生的,是你的選擇。

在小說中,面對各種打擊,福貴選擇接納自身的命運,活出了平和充實的人生。

這世間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對抗,而是允許。

學會接納無常,看淡離別,享受孤獨......

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再痛苦的日子,你也能從中找到活著的意義。

點個贊吧 ,允許一切發生,讓一切經歷都為你所用,那麼生活里的所有風浪,都會化作你生命中最美的風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高三那點事兒,做過父母的都懂。辭職、租房、陪讀,咱們中國爸媽特別是媽媽,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別說小出租屋蝸居一年,天塌下來都認。有誰不是想著:「我再堅持堅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學校!」但是時代變了,眼下陪讀早把家變成了「全職保姆加心理諮詢室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 天天要聞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原來,你會經歷必須經歷,你會走過必須走過的,你會失去不可避免的,你會承受難以承受的,你會撐住不能撐住的,你會肩負必須肩負的一切,這就是人生。
一個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深度好文)

自誕生至終結,無人能全程相伴。父母會老去,留下我們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朋友會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尋夢想;愛人或許也會在某個轉角離去,留下我們獨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獨,並非我們主動選擇,而是生命賦予的必然課題。周國平曾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學會與孤獨共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