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聰明的表現,第一個月就佔5個,對比下心裡有底

2024年09月18日14:14:05 育兒 1581

大家好~我是峰峰爸

寶寶不會說話之前,智力一直是無數媽媽的盲區。

從寶寶出生開始,很多媽媽都是比較關心寶寶的成長發育表現。尤其是寶寶的體重,這也讓無數媽媽攀比的對象。

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達標,寶寶發育就很好?

寶寶的發育是多方面的,不僅限於寶寶的身高體重,所以這一點媽媽們還是要特別的注意。

寶寶出生開始,智力發育速度也是很快的,但是寶寶智力發育好壞,也是媽媽們的一個盲區。

嬰兒若是聰明,在出生的第一個月就會有這5個表現,看看你家寶寶占幾個。

嬰兒聰明的表現,第一個月就佔5個,對比下心裡有底 - 天天要聞

一:愛哭、愛笑

寶寶愛哭、愛笑,也是表達欲強,也是聰明的一種表現。

當寶寶喜歡哭、喜歡笑的時候,這也說明寶寶情緒表達能力好,也是一種聰明的表現。

隨著月齡增長,寶寶的語言中樞發育也會有優勢,也能幫助寶寶語言發育。

將來,寶寶智力也會更高,開口說話時間早,語言組織能力也會更好,這一點還是要特別的注意,別不當回事。

嬰兒聰明的表現,第一個月就佔5個,對比下心裡有底 - 天天要聞

二:認環境

對於環境,也是應該被重視的。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環境也是要注意的,畢竟不同的成長環境也是有差異的。

有些寶寶對環境感知能力很好,當寶寶習慣在這個房間、習慣在這個床睡覺,突然換了一個房間、換了一個床,寶寶就會作出哭鬧的反應。

這也是寶寶認環境,感知力好的表現,這一點還是要特別注意的,別疏忽。

三:吃手、吃嘴唇

寶寶吃手、吃嘴唇,這也是寶寶吮吸的條件反射,這也是寶寶聰慧的表現。

寶寶愛吃手、吃嘴唇的現象也說明寶寶是聰慧的,通過這些表現來滿足自己吮吸的需求。

滿足自己的需求,也能提升安全感,促進大腦發育,對寶寶的智力方面發育還是有幫助的,媽媽們別疏忽。

嬰兒聰明的表現,第一個月就佔5個,對比下心裡有底 - 天天要聞

四:東張西望

寶寶總是東張西望,這也是寶寶追視的表現。

當寶寶在東張西望的時候,也說明寶寶在探索環境,這一點還是要重視。

寶寶在東張西望,這類寶寶探索欲是比較強的,將來認知力也會更高,這也是聰明的一種表現。

五:粘媽媽

不知道媽媽們發現,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就很黏媽媽。

當寶寶喜歡粘媽媽的時候,也說明寶寶很聰明,也是值得被我們所重視的。

當寶寶喜歡粘著媽媽生活的時候,也說明了寶寶很聰明,寶寶能夠認識媽媽。

當媽媽離開寶寶的時候,寶寶就能立馬的感知到,並且立馬的哭鬧。

在寶寶出生第一個月的時候,如果具備有這5個表現,也是聰明的象徵,應該感到竊喜。

【圖源於網路,侵聯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兒童拖鞋價格低得離譜?千萬別買! - 天天要聞

兒童拖鞋價格低得離譜?千萬別買!

近期網售兒童塑料拖鞋(特別是PVC材質)被發現存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塑化劑)超標問題引發關注對此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消費提示一雙塑化劑超標509倍的三無涼鞋。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來了,今年的夏天會很熱嗎,看俗語怎麼說? - 天天要聞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來了,今年的夏天會很熱嗎,看俗語怎麼說?

今年夏季的「三伏天」即將到來,但與往年不同的是,2025年將迎來一個罕見的「短三伏」——整個三伏期僅有30天,比常見的40天少了整整10天。這一特殊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短三伏」是否意味著今夏會更炎熱?讓我們從氣象科學和民間智慧兩個角度來探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楊絳先生《人生感言》中的一段話,「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碎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醫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舉辦免費測骨齡活動 - 天天要聞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醫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舉辦免費測骨齡活動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黃金期,每耽誤一個月的科學干預,都可能影響最終的身高。為關注兒童身高發育的家庭,曲阜市人民醫院將於7月19日舉辦大型義診活動,屆時將有專家團隊為100個家庭提供免費骨齡檢測及專業諮詢,幫助您科學了解孩子的生長潛力。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 天天要聞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一句話,能扭轉乾坤,亦能顛覆全局;一張嘴,能廣結善緣,也能樹敵四方。聰明之人,深諳「分寸」之道,言談舉止恰到好處;愚笨之輩,常因「多嘴」之弊,招人厭煩,自毀形象。
教育不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而是讓他真正明白錯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教育不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而是讓他真正明白錯在哪裡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陷入一個誤區:只要孩子說出一句"對不起",就認為教育目的達到了。殊不知,這種流於表面的道歉教育,往往適得其反。前幾天在小區遊樂場看到這樣一幕:一個5歲左右的男孩搶了同伴的玩具,媽媽立即呵斥:"快說對不起!"孩子不情
蘇軾:轉念的力量 - 天天要聞

蘇軾:轉念的力量

他說:蘇軾永遠在生命里看到一個好像要哀傷的東西,可是一轉念他就看到了正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