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現象:上學時父母每月給500元覺得少,工作後給父母500元真難

2024年09月05日15:32:11 育兒 1959

扎心現象:上學時父母每月給500元覺得少,工作後給父母500元真難 - 天天要聞

她說每月給3000元,自從孩子上了大學,每月固定拿出3000元,感覺特別緊張。但心裡還是很高興,再過3年兒子大學畢業就好了,不用花錢,他就能給我錢了。


聽她說到這,我的心裡突然被什麼刺了一下。想想當初自己上大學的時候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吧。


我家是農村的,父親在我12歲時因病去世,母親一人撫養我們姐弟6人。先是哥哥考上大學,他畢業後,我又考上大學。


媽媽說她那時候就盼著我們大學畢業,我是87年上的大學,那時候家裡真是困難,媽媽每月40多元的工資,每月給我30元生活費。


30元錢真是不多,將夠生活,但我知道家裡的情況,所以努力學習,每個學期能得二等獎學金75元。


另外我周末找了一個兼職,給一個初中生做家教,輔導學習,每月賺30元。就這樣堅持到了大學畢業。我發誓工作後一定每月給媽媽錢,讓她生活的更好。

扎心現象:上學時父母每月給500元覺得少,工作後給父母500元真難 - 天天要聞

可我工作後,每個月發200元工資,我想一個月給老媽50元,但發現比登天還難。


直到自己做了父母,自己的女兒去上大學,我每月給她2000元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做兒女和做父母的差距竟如此懸殊。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時已是中年人。年少時,看不上母親常常為了幾毛錢而計較,但母親是為了自己儘力節省,給你手中最大的寬裕。


年少時你嫌棄父母每月給你的錢太少,當你工作後,你才會明白父母對你有多大方,有多少愛。


生活真的很難,但難不倒父母一顆為兒女的心,生活真的很苦,但只要孩子能少吃,父母吃再多都可以。

扎心現象:上學時父母每月給500元覺得少,工作後給父母500元真難 - 天天要聞

父母對我們的愛從來沒有保留,我們對父母的關心卻插空才有。我們的世界總是很大,總是忽略的他們,但我們為人父母后才明白,父母的世界其實很小,小到只裝得下孩子。


人總會成長,從最開始的嫌棄父母,之後理解父母,現在成為父母,到最後才發現,自己遠遠不如父母。


生活不易,父母更不易。不要埋怨父母為什麼不能賺大錢,養活我們自己是他們最大的努力。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責怪他們是我們太蠢,嫌棄他們是我們太傻。


往後餘生,用心感受父母的愛,用行動回報父母的付出,少一些責怪,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恩。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去愛他們,為父母撐起一片天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高三那點事兒,做過父母的都懂。辭職、租房、陪讀,咱們中國爸媽特別是媽媽,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別說小出租屋蝸居一年,天塌下來都認。有誰不是想著:「我再堅持堅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學校!」但是時代變了,眼下陪讀早把家變成了「全職保姆加心理諮詢室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 天天要聞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原來,你會經歷必須經歷,你會走過必須走過的,你會失去不可避免的,你會承受難以承受的,你會撐住不能撐住的,你會肩負必須肩負的一切,這就是人生。
一個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深度好文)

自誕生至終結,無人能全程相伴。父母會老去,留下我們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朋友會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尋夢想;愛人或許也會在某個轉角離去,留下我們獨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獨,並非我們主動選擇,而是生命賦予的必然課題。周國平曾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學會與孤獨共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