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翻開《神鵰俠侶》,當郭靖、黃蓉以中年人的形象登場時,筆者彷彿有種與老友見面一般的感覺,哪怕此時的郭靖已不算是主角,只是新一代主角楊過的人生導師一般的角色,那也無妨,能看到這些老面孔,對於讀者而言就是一種幸福。
而這就是「情懷」的魅力。
對於經驗老道的金庸而言,他自然也知道比起開啟一個全新的故事線,圍繞老角色展開新的劇情,更容易讓讀者快速接受故事,同時作者創作起來,也更簡單一些,畢竟有些人設、武功都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段譽、鍾靈劇照)
於是如讀者所見,金庸寫了「射鵰三部曲」,也寫了「飛狐系列」,可說來奇怪,要論金庸最經典的作品,無疑是《天龍八部》,金庸為何沒有圍繞書中的第一主角段譽展開一段全新的故事?
一、值得被延續的巔峰之作
《天龍八部》末尾的那場宋遼大戰稱得上是大氣恢宏,不過不同於《神鵰俠侶》的襄陽大戰,這一次的結局不太圓滿,金庸是安排蕭峰在遼帝退兵後做出自戕之舉。
初讀此段時,只覺得詫異,為何蕭峰要被寫死?後來轉念一想,蕭峰自幼活在謊言之中,又親手殺死了摯愛,還沒法為自己的母親報仇,更對遼帝做出了以下犯上之舉,這俗世對於他而言有太多的痛苦記憶,他選擇在此時自行了斷,也不失為一種解脫。
不過段譽和虛竹的故事卻值得被續寫,當然,金庸在新修版中其實是對虛竹的故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延伸的,書中明確提到他繼續當著他的靈鷲宮主,並且為蕭峰收了一位丐幫少年為徒,傳了那少年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
(段譽、虛竹劇照)
最終的他則是下落不明,或許他早已與夢姑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日子,就此退隱江湖了,畢竟後世武林之中也不見他們的後人。
而段譽則不同,儘管他頂著「不愛習武」的人設,但他其實退無可退,因為後世武林之中是明確提到了他的後人的,也就是那登場於「雙鵰」之中的「南帝」段智興,根據段譽的歷史原型來看,段智興正是他的孫子。
可段智興為何只會一招一陽指,而不會爺爺當年所使的那精妙絕倫的北冥神功、凌波微步以及六脈神劍呢?
這段故事就值得被展開細說。
二、歷史原型
正如前文所言,段譽這個角色並非金庸原創,或者說,不是純粹虛構的角色,他是有歷史原型的,這一點,金庸在新修版末尾也明確提到了。
書中是這麼說的:「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後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後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後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於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後,也避位為僧,傳位於其子。」
這裡提到的「段正興之子」,就是後來的段智興,可別說「避諱」什麼的,人家大理不講究這個,就連段譽本人的歷史原型,也叫「段正嚴」。
無論如何,段譽這一脈是傳承到了後世,從段智興也就是一燈大師的人設來看,他可是對習武有極大的興趣的,照理說,他都難免會去鬧著找爺爺段譽傳他武功才是。
可怎麼大理段氏好似在段正興這一代斷了傳承一般,以至於南帝沒法繼承到段譽的那些強大武功?
(南帝劇照)
其實正如書中所言,段譽後來出家了。
可理由又是什麼?
別說大理段氏有「皇帝避位」的習俗,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段智興,就沒有出家,他可沒有成為所謂的一燈大師,他固然也崇佛,但也只是在他在位期間興修佛廟而已,至死都是俗世之人,而金庸筆下的他選擇出家,則是因為經歷了瑛姑和周伯通那件事的打擊。
所以回頭來看,段譽的出家之舉,還缺乏一個符合武俠小說邏輯的理由。
而這件事,或許與他修鍊的幾門邪功有關。
三、面露死相的段譽
段譽修鍊的三門武功里,六脈神劍源自大理段氏,談不上是什麼邪功,但那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卻是實實在在的邪功。
(段譽、王語嫣劇照)
畢竟新修版《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就提到過這麼一句:「我這門神功,始創者是北宋年間的『逍遙派』,後來分為『北冥神功』和『化功大法』兩門(作者按:請參閱《天龍八部》)。修習北冥神功的是大理段氏。那位段皇爺初覺將別人畢生修習的功力吸了過來作為己用,似乎不合正道,不肯修習。」
你看,段譽也認為那是邪功,一開始是不肯修鍊的,後來是讀了李秋水的遺書,才選擇修鍊,但那也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就拿北冥神功來說,書中明確提到,這神功可能會反噬修鍊者本身,說是:「世人練功,皆自雲門而至少商,我逍遙派則反其道而行之,自少商而至雲門,拇指與人相接,彼之內力即入我身,貯於雲門等諸穴。然敵之內力若勝於我,則海水倒灌而入江河,兇險莫甚,慎之,慎之。」
他在西夏枯井之中吸走鳩摩智的內力時,就一度順帶吸走了王語嫣的內力:「原來段譽的『北冥神功』不分敵我,難做選擇,連王語嫣一些淺淺的內力也都吸了過去。過不多時,段譽、王語嫣與鳩摩智三人一齊暈去。」
(段譽劇照)
而掃地僧說過,一個人的武功越高,積累的戾氣就越重,難免會進入武學障,這一觀點在蕭遠山、慕容博以及鳩摩智身上都得到了驗證。
等於說內力越來越深對於段譽而言不是什麼好事,他走火入魔只是時間的問題,他在西夏枯井中的表現已讓他面露死相,就因為他這北冥邪功是不可控的。
因此後來的他會選擇遁入空門,以佛法化解體內的戾氣,也就合情合理了,這也是為何段譽沒把自己的幾門武功傳到孫子那一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