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請您等待5秒鐘,再點擊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本篇文章了。點開廣告是免費的,請不用擔心。
前言
「你只要好好學習就算對得起我了!」
「這東西我都捨不得吃,你吃了可要好好學習!」
「我做了這一切是為了誰,你還不知好歹!沒有你,我都不知道過得多瀟洒!」
不知道大家覺得這些話是不是格外耳熟,好像從自己的父母嘴裡說過類似的話。
如果,用這些話來「對待」父母,他們會是什麼反應呢?
用魔法打敗魔法
近日,一位名叫小野依依的博主拍攝的「我用中式教育對待長輩」系列視頻衝上了熱搜。
在小野依依的這一系列視頻中,網友紛紛在視頻中找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流淚留言簡直一模一樣!
最經典的當屬是飯桌上的「教育」,小編不信沒有人沒吃過「眼淚拌飯」!
視頻中,小野依依一邊給媽媽夾菜,一邊喋喋不休的嘮叨著,「這魚可貴了,80多一斤,我都沒捨得吃」。
這個時候小野的媽媽並沒有察覺到不對,還笑著說謝謝女兒,女兒破費了。
然後,小野依依開始了她的騷操作。她不但不夾魚吃,還拿出一副我為了你的狀態開始吃配菜。
博主媽媽意識到不對,問小野依依為什麼不吃魚,這句話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即將決堤的洪水。
小野依依聽到這句話迅速進入到狀態,陰陽怪氣的說道自己哪敢吃,媽媽正在上老年大學,只要媽媽願意念書,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媽媽供出去。
這下子,好像是點燃了炸藥桶,博主媽媽一下子生氣了,質問博主是不是在pua她,又生氣地把所有的魚都夾到博主碗里。
小野依依示範的是多麼經典的愧疚式教育!
明明桌上還有很多可以吃的好菜,非要可憐巴巴地吃邊角料,來證明自己對孩子的愛,讓孩子對自己吃的飯菜產生愧疚,感覺自己對不起父母。
多少孩子在飯桌上的愧疚教育中,一邊吃飯一邊流淚,眼淚拌飯的味道,誰吃誰知道。
除了飯桌上,日常生活中的「犧牲式教育」也被小野依依演繹得活靈活現。
明明氣溫已經很高了,仍然不捨得開空調,主打的就是「沒苦硬吃」。
不但如此,還要告訴你,自己累死累活掙不了幾個錢,開空調就是在浪費電,「心靜自然涼」,你貪圖享受是一種錯!
最讓小編震驚的是那句「哪有富貴命啊」,小編不敢想如果真的遇上了這句話,自己心裡的愧疚感得有多重。
但是,天氣熱想開空調真的是什麼驕奢淫逸的事情嗎?
連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也要上升到這樣的高度,而且最後必定會落腳在學習上!
小野依依表示媽媽應該在老年大學裡好好學習,這樣才能畢業坐辦公室吹空調。
真的是太經典了!
彷彿所有的苦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而吃,如果學習成績不好,就辜負了父母高溫下的汗水。
中式教育里的父母不僅要讓孩子愧疚,還要打壓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父母,反而被說是浪費錢。
滿心的歡喜在不斷的打壓下消失地無影無蹤,之後再也不會產生送禮物的想法。
在小野依依的視頻里,博主媽媽送給博主一根項鏈,本來以為會得到誇獎,反而迎來一頓數落。
先是批評媽媽亂花錢,然後說自己在外面掙錢有多不容易,多麼辛苦,而媽媽不懂得珍惜。
當媽媽小心翼翼的表示這是自己攢的錢的時候,經典語錄又出現了,「你的錢還不是我給你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之後又扯到了媽媽的學習上,表示自己省吃儉用都是為了讓媽媽好好學習,她卻心思不用到正地上。
這一套打壓組合拳下來,引起不少網友共鳴,紛紛表示自己以前送給父母的禮物,都是被各種嫌棄,現在根本不想再送了。
中式教育最後一個「殺手鐧」也是威力無窮。
在飯桌上,小野依依突然興起,要媽媽給大家表演節目。
眼熟不?這不就是小時候的你我嘛,無緣無故被拽起來表演節目,不是念古詩,就是唱歌,有點才藝就更得表演了!
當媽媽反問表演什麼時,小野依依一梗脖,一叉腰,氣勢立馬上來了,表示花那麼多錢報的廣場舞班都是白學了,什麼都沒學會。
博主媽媽也不服,表示要小野尊重自己的個人意願,這下可是觸發被動了,小野立馬跟著說道「這有啥不好意思的,都是親戚!」
在媽媽還是不願意的時候,小野「破防」了,拿之前「別人家的媽媽」跟小野媽媽對比,批評媽媽一事無成。
這下子,小野媽媽火冒三丈,「怒罵」小野依依居然pua到她頭上了,真是反了天了。
評論區的網友倒是呲著大牙樂,表示這不是也知道是pua嘛,長輩就應該大大方方的。
還有更有才的網友,幫小野依依把剩下沒演完的視頻補了一個完整的結局。
結語
這一次「用中式教育對待父母」真是看的小編身心通暢。
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大部分父母會那麼喜歡中式教育,對於孩子來說,這種教育模式不會讓人感受到愛,只有滿滿的愧疚。
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什麼也不配。
就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認為自己不配吃,不配穿,不配享受美好的一切。一旦享受了,就是對家中父母的不孝順,不感恩。
但是,孩子又清楚的明白,父母這樣做是出於愛他,是為了他好。於是,這種矛盾會伴隨著每一個中式教育家庭下的孩子成長。
只要他們有能力離開家,他們會立刻遠離家、遠離父母,去其他城市生活,給自己喘息的空間。
直到最後變成父母口中連電話都很少打的「冷漠」孩子。
其實,也並不能完全怪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這麼對他的,理所應當他覺得這是對的,就運用到自己孩子身上。
所以,希望中式教育的父母先學會享受愛,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才能更好地表達愛。
來源:小野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