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故事中的那些主角都是天選之子,他們總能輕而易舉的習得各種神功,旁人苦練半輩子達到的高度,他們輕描淡寫間就能達到,如此一來,讀者帶入角色之後便會覺得無比爽快。
可如果一部作品中同時存在多位主角呢?作者是該一碗水端平,還是讓他們分出勝負?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就同時塑造了郭靖與楊過這兩位主角,當然,嚴格來說郭靖應該是「前作主角」,但他身上總歸是有些主角光環在的,而結合原著劇情設定來看,郭靖和楊過這兩位主角還真有理由來上一場對決。

(郭靖、楊過劇照)
可金庸為何始終沒讓這場對決發生?若真死斗到底,又會是哪一方笑到最後?
一、新仇舊恨
說來也是孽緣,當初郭嘯天與楊鐵心結義的時候,哪能想到郭楊兩家的後人之間會有那麼多愛恨糾葛。
其實在楊康和郭靖那一代,更多的是楊家對不起郭家,而到了楊過他們這一代,則反過來了。
在筆者看來,楊過剛出生就被郭靖夫婦賦予單名一個「過」字是有些不公平的,人家還什麼都沒做,你就默認人家可能誤入歧途,要知錯能改,我們都知道,人是很容易接受「暗示」的,尤其是自己的名字,這名字就決定了楊過註定會誤入歧途,後來也果真如此。
只是楊過走的彎路其實也與郭靖夫婦有關,他確實是不了解當年的真相,他認定郭靖夫婦就是殺害他父親的兇手,無論是意外還是什麼,他這做兒子的,沒資格替父親原諒郭靖和黃蓉,他能做的就是報仇,這本沒有任何問題,那是舊恨。

(楊過劇照)
再加上後來郭芙又在盛怒之下斬斷了楊過的一條手臂,就連郭靖都認為失了一條手臂的楊過別提重回巔峰了,就連活下去都成問題,至於後來的他在雕兄的指引下習得「劍魔」獨孤求敗的玄鐵劍法,那都是意外中的意外,他對郭芙,這是新仇。
所以楊過對郭靖家族有怨氣,那也實屬正常,哪怕他後來知道郭靖是心繫天下蒼生的大俠,那也該一碼歸一碼,新仇舊怨總該有個了解。
事實上書末的第三次華山論劍就是他們二人來上一場比試的最佳時機,可金庸卻沒讓二人動手,只是在談笑間便決選出了新一代的五絕。
因此筆者也只能從理論的角度來分析二人在實力上的差距。
二、頂尖高手
郭楊二人都是主角,所以他們的武功配置自然都是一等一的好。
那郭靖是身懷降龍十八掌、左右互搏以及《九陰真經》,再加上「上天梯」的輕功,這配置堪稱完美。
而楊過的武功配置更是逆天,當年的五絕高手之中,除了「南帝」段智興的武功不曾被他學去,其他四絕的武功他都有所涉獵,比如西毒的蛤蟆功,北丐的打狗棒法,東邪的彈指神通,還有中神通的全真教基礎武功,那「重陽遺刻」也勉強算是王重陽留下的絕技。

(郭靖劇照)
除此之外,楊過還得到了古墓派的頂尖神功玉女心經,隱世高手「劍魔」獨孤求敗的玄鐵劍法,甚至金庸還讓他成為了自己筆下唯一一個自創出獨門絕技的主角。
金庸說過:「須知練武與治學、技藝、創業,道理並無二致,若是依旁人門戶,【最高】也只能到達【中上的境地】,一味抄襲模仿,終是難有大成。」
所以楊過能自創武功這一點,似乎是超越了郭靖,但也僅僅只是「似乎」而已。
因為後來的黃藥師就對楊過自創的黯然銷魂掌給出了十分客觀的評價,說是:「老弟這一路掌法,【以力道的雄勁而論,當世唯小婿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可以比擬】。老夫的落英神劍掌便卻輸一籌了。」

(楊過、黃藥師劇照)
黃老邪可不是愛吹牛的人,他向來是有啥說啥,即便郭靖是他的女婿,他也不會偏袒,他說黯然銷魂掌只是堪比降龍十八掌,那多半就是如此。
因此在二人最得意的殺招上,其實是很難分出勝負的,如此看來,郭靖和楊過的實力應該是在伯仲之間?
二人拼到最後也只會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其實不然,在武功水平相當的前提之下,還有一個條件會左右這場對局的走向,而金庸早已借蕭峰之口給出了暗示。
三、蕭峰解惑
可別說《天龍八部》與「射鵰三部曲」的故事處於不同的世界觀,幾部作品中的設定不可一概而論。
至少金庸在新修版中已經打通了這幾部作品之間的關係,比如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中就有提到虛竹替蕭峰傳下丐幫神功的事迹,說是:「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當時共有『降龍二十八掌』,後經蕭峰及他義弟虛竹子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顯然,這幾部作品的世界觀是統一的,其中的武學理念也是通用的。

(蕭峰劇照)
而當年蕭峰評價慕容博的時候,就提到過這麼一句:「蕭峰喝了一碗酒,問道:『慕容老爺去世時年紀並不太老吧?』阿朱道:『五十來歲,也不算老。』蕭峰道:『嗯,他內功深湛,五十來歲正是武功登峰造極之時,不知如何忽然逝世?』」
事實也證明慕容博是假死,而從蕭峰的結論不難看出,在金庸武俠世界觀里,一個人在五十歲左右會達到身體機能的巔峰狀態。
因此在「同樣是頂尖高手」的前提下,習武時間更長,且正處於巔峰期的郭靖無疑是要強於楊過的,若二人斗到底,郭靖一定會告訴楊過什麼叫「姜還是老的辣」。
只是如此一來,楊過的形象就難免顯得掉價了,金庸買讓這場對決發生,也就說得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