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2024年04月03日14:35:12 育兒 1402

身為父母,我們總是在尋找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方法。人民日報給出的這12條建議,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智慧和深意,讓人不禁深思。

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規矩不是孩子單方面的遵守,這12條《父母規》每天讀 - 天天要聞

鼓勵、讚美孩子,這不僅能讓他們的自信心倍增,更是對他們努力的認可。想像一下,當孩子在某個領域取得進步時,我們的肯定和鼓勵,會讓他們多麼興奮和自豪啊!

用行動影響孩子,這句話說到了心坎里。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我們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為孩子的良好榜樣。

聆聽孩子的心聲,這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們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成長。

❤️ 無條件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這是我們作為父母最基本的責任。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接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用愛去包容他們的一切。

平等溝通,蹲下來和孩子交流,這是尊重孩子的表現。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

️ 用心去陪伴孩子,這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幸福。

控制情緒,這是我們作為父母必修的功課。在面對孩子的情緒化行為時,我們要學會保持冷靜,用理智去引導他們。

處理好和愛人的關係,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我們要與愛人相互尊重、理解,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

讓孩子長成他們要成長的樣子,這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我們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夢想,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鼓勵,讓他們自由地綻放自己的光彩。

多為孩子種善因、行善事,這是培養他們良好品德的重要方式。我們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讓他們學會關愛他人、回饋社會。

通過孩子的問題找出自己的問題,修正自我。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們要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改進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

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這是我們作為父母最高的榮譽。當孩子願意與我們分享喜怒哀樂、傾訴心聲時,我們會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滿足。

這些建議和規則看似理想化,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實踐、去體驗,就會發現它們並不遙遠。心理暗示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堅持用正向的語言提醒自己、暗示自己,我們的行為就會慢慢發生改變。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好的父母吧!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兒童拖鞋價格低得離譜?千萬別買! - 天天要聞

兒童拖鞋價格低得離譜?千萬別買!

近期網售兒童塑料拖鞋(特別是PVC材質)被發現存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塑化劑)超標問題引發關注對此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消費提示一雙塑化劑超標509倍的三無涼鞋。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來了,今年的夏天會很熱嗎,看俗語怎麼說? - 天天要聞

十年一遇的「短三伏」來了,今年的夏天會很熱嗎,看俗語怎麼說?

今年夏季的「三伏天」即將到來,但與往年不同的是,2025年將迎來一個罕見的「短三伏」——整個三伏期僅有30天,比常見的40天少了整整10天。這一特殊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人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短三伏」是否意味著今夏會更炎熱?讓我們從氣象科學和民間智慧兩個角度來探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人啊,不抱怨,生活就好了!(句句在理)

楊絳先生《人生感言》中的一段話,「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碎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醫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舉辦免費測骨齡活動 - 天天要聞

7月19日曲阜市人民醫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舉辦免費測骨齡活動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黃金期,每耽誤一個月的科學干預,都可能影響最終的身高。為關注兒童身高發育的家庭,曲阜市人民醫院將於7月19日舉辦大型義診活動,屆時將有專家團隊為100個家庭提供免費骨齡檢測及專業諮詢,幫助您科學了解孩子的生長潛力。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 天天要聞

多嘴是病,得治(扎心)

一句話,能扭轉乾坤,亦能顛覆全局;一張嘴,能廣結善緣,也能樹敵四方。聰明之人,深諳「分寸」之道,言談舉止恰到好處;愚笨之輩,常因「多嘴」之弊,招人厭煩,自毀形象。
教育不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而是讓他真正明白錯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教育不是強迫孩子說「對不起」,而是讓他真正明白錯在哪裡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陷入一個誤區:只要孩子說出一句"對不起",就認為教育目的達到了。殊不知,這種流於表面的道歉教育,往往適得其反。前幾天在小區遊樂場看到這樣一幕:一個5歲左右的男孩搶了同伴的玩具,媽媽立即呵斥:"快說對不起!"孩子不情
蘇軾:轉念的力量 - 天天要聞

蘇軾:轉念的力量

他說:蘇軾永遠在生命里看到一個好像要哀傷的東西,可是一轉念他就看到了正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