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育或多或少都會給媽媽的身體帶來損傷。
損傷輕的,隨著時間推移可以慢慢恢復。
損傷重的,會給媽媽們的身體帶來諸多不適。
近日就有一則熱搜新聞,讓很多網友再次了解了生育的真相。
新聞內容是這樣的。
李女士在生孩子前身材十分苗條,但自從生了二胎後,她的肚子就完全變了樣。
躺下時,腹壁的皮膚會皺攏起來。
站立時,肚子會往外凸,明明生完了也還是像懷孕2、3個月。
(圖片來源:@浙醫在線)
在經過醫生檢查後,李女士是產傷性腹直肌分離症。
因為2次懷孕時腹壁膨脹,腹直肌往兩邊逃開去,所有的腸管因為重力的原因就會完全凸出來。
後來是經過手術,李女士的肚子才收回去。
醫生提醒:產傷性腹直肌分離一定要積極治療。
雖然現在有很多媽媽都很重視產後修復這一塊,會積極的去修復產後受損的盆底肌和腹直肌。
但還是有一些媽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及時關注自己的身體。
但是對於產後腹直肌分離,是一定要引起重視的。
因為嚴重的腹直肌分離不僅會導致產後還有大肚子,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很多媽媽看了新聞,也都是紛紛表示:
「生產對身體是有損害的,當媽不易。」
「我生老大一點也沒分離,生完老二(肚子賊大,兒子八斤多)直接能塞下去一個拳頭,做了產後瑜伽➕醫院的產康,恢復到了一指半。」
「我也這樣,腹直肌分離,我應該去看看用不用做手術。」
「腹直肌分離怎麼自檢啊?我生完之後肚子一直也沒下去,吸肚子能吸平,不知道是不是這種情況。」
「這種就是就是腹直肌分離,本來肚子兩塊肌肉靠一起,現在分開了,肚子中間沒有肌肉,變得薄薄的,手按下去都凹陷,內臟啥的也會跑過去,嚴重的4-5指寬,凹下去一個拳頭。」
看完新聞,有經驗的媽媽科普了腹直肌分離,也有媽媽因此陷入焦慮。
那產後腹直肌分離應該怎麼應對?又該如何預防呢?今天孕事媽來詳細說一說。
①
因為腹直肌分離
產後半年我仍像懷孕5個月!
其實很多產後媽媽都因為腹直肌分離苦惱過。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媽媽都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產後4個月腹直肌分離嚴重,不修復就會一直大肚腩!」
分娩的損傷,產後檢查子宮脫垂,漏尿。
腹直肌分離嚴重,不修復就會一直大肚腩,胯部變寬,恥骨會痛,雙膝關節酸痛,最要命的是腰痛。
「產後腹直肌分離4指到1指,小腹依舊突出!」
我產後是修復過的,之前腹直肌分離4指以上!
現在產後9個月,腹直肌分離1指,小腹還是很突出。
超過3指的寶媽一定自覺去醫院修復,運動拯救不了。
「我產後腹直肌分離5指,當時醫生都搖搖頭說我算比較嚴重的。」
後來積極用手法和儀器修復了10次,恢復到1指了。
「看到新聞才知道我的大肚子是因為產後腹直肌分離。」
我的龍鳳胎,生孩兒之前體重一百八,我跟她的情況一模一樣,哪哪都瘦,就是小肚子大,今天可算知道原因了。
產後腹直肌分離,不僅普通媽媽會遇上,很多明星媽媽也逃不開。
在懷孕胖到190多斤的馬麗,因為產後沒有及時做修復,不僅有漏尿的情況,腹直肌分離也很嚴重。
劉畊宏的老婆vivi,在懷孕時一度胖到了160斤,巨大的孕肚,加上三胎都是剖腹產,產後的vivi有非常嚴重的腹直肌分離。
因為腹直肌分離,她的下腹部沒有一點力量,在做腹部訓練時,肚裡上的肉會像一個山丘一樣擠到一起。
從外側看,就像是一個龜殼。
生了兩個寶寶的葉一茜在產後也有腹直肌分離,到目前都還有,肚子上的肉會凸出來。
有過腹直肌分離的媽媽應該都知道,肚子凸起是真的非常影響身材,明明已經生完了,肚子卻還像是懷著孕。
所以媽媽們,產後一定要關注自己身體的情況,有損傷要及時進行修復,腹直肌分離只要及時干預,是可以恢復的。
②
大約33%-60%的孕婦會發生腹直肌分離
分離的程度因人而異!
孕事媽先科普下什麼是腹直肌分離。
我們都知道,肚子上有8塊腹肌。
這8塊腹肌之間,有一條白色的組織,叫做腹白線,就像拉鏈一樣,把肌肉拉在一起。
然鵝,懷孕的時候,激素會讓肌肉組織變得鬆弛,這個拉鏈就鬆了。再加上膨脹的子宮,直接把肌肉群給撐開。中間就出現了一片空隙。
這就是腹直肌分離!幾乎所有的孕媽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無論是順產的媽媽還是剖腹產媽媽,區別在於分離程度。
按照分離的位置,腹直肌分離還可以進一步分為:腹中間分離、下腹肌分離、上腹肌分離、腹肌徹底分離,見下面的圖示!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媽媽,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的情況,特別是有以下幾種情況的媽媽:
●身材嬌小的媽媽,腹壁肌肉較弱的媽媽,腹肌容易被撐得更開。
●雙胞胎、多胞胎的媽媽,懷得比別人大,腹肌也容易被撐得更開。
●二胎的時候,腹直肌分離比頭胎更大一些。
●胎兒大的情況,腹肌分離也更大。
③
腹直肌分離非常毀身形和健康
媽媽們快來自測!
要重點強調的是:不及時修復分離的腹直肌,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影響身形。腹直肌一直回不去,從外表看,肚子上會有一團鬆弛的肚腩,肚腩下面,還有一個缺口,這非常影響身形。
(生完孩子5年後的肚子)
第二:引起腰痛。腹直肌分離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對脊柱的承托力越小,腰部、背部的肌肉就更容易受累,容易出現腰酸背痛。有的媽媽甚至連起床都變得十分困難。
因為背部、腰部的肌肉經常受力,力量會相對變強,直接結果就是:把腹部的薄弱進一步往兩邊拉,讓腹直肌分離得更遠。
③引起臍疝及內臟移位。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如果長時間內腹直肌分離不能緩解,會導致內臟器官從腹白線脫出,在肚子上鼓出一團,形成白線疝。
所以,產後腹直肌分離一定要重視起來。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產後腹直肌分離,有個簡單的自查辦法。
●仰卧,雙腿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
●一手托在腦後,將頭和肩慢慢抬離床面,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併攏,垂直探入腹部,感覺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
●最後用手指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便是腹直肌分離的距離。
●要依次檢查臍下、臍上、臍周三個區域。
這三個位置中,肌肉間隙最遠的距離,就是腹直肌的分離距離了。
腹直肌分離1-2指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療,這種間距可能會縮小,也可能不會縮小,它不太會帶來健康問題,除非伴有尿失禁和腰痛,需要干預。
④
如何正確糾正腹直肌分離?
分離程度不同方法也不同!
剛生完寶寶的媽媽,自測出有腹直肌分離,不要著急,給身體一些時間,這些分離的間隙通常在分娩後的一兩個月內自行消失。
如果產後8周仍然有腹直肌分離,要引起重視。
●腹直肌分離1-2指可以不要干預。
●腹直肌分離2-3指,可以做肌肉鍛煉但不能盲目進行鍛煉。
●腹直肌分離3指以上,要及時就醫,因為日常一些不當的姿勢,包括抱孩子,都可能加重腹直肌的分離情況。
總結:腹直肌分離3指以上的媽媽,直接就醫,腹直肌分離在2-3指的媽媽,可以做運動來幫助修復。
糾正腹直肌分離,需要從內到外,通過增強腹橫肌深部肌肉和加強骨盆底,可以更快地糾正腹直肌的分離。
具體怎麼做呢?
如果是陰道分娩的媽媽,可以安全地在分娩後儘快開始以下鍛煉,如果是剖腹產的媽媽,一定要先諮詢醫生,醫生會建議你等到切口癒合再開始運動。
第一:深部核心肌肉激活——這種基本的鍛煉可以幫助鍛煉橫向腹肌。(每組10次,每天1-3組)
●屈膝躺在地上,雙腳平放在地板上。
●呼氣時,用手指將腹部肌肉的兩側拉在一起。同時,將肚臍朝脊柱方向拉。
第二:骨盆傾斜——鍛煉橫向腹肌,也可以鍛煉盆底肌,產後恢復尤其有效。(每組10次,每天2-3組)
●躺在地上,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
●將下背部壓向地面,肚臍緊貼脊椎。
●保持下背部緊貼地面,輕輕抬起骨盆一英寸,然後放鬆回來,展開你的盆底。當做傾斜骨盆的時候,可以通過增加一個凱格爾來實現雙重功能。
第三:腹式呼吸(產後就可以進行,每次5-10分鐘,每日3次)
●取仰卧或舒適的坐姿,鬆開腰帶,全身放鬆。
●持胸腔不動,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呼氣時向內收縮腹部,最大限度地把肚臍吸引向脊柱,略停5~10秒。
●循環往複,保持呼吸節奏一致。
第四:站姿收腹(每組10~15次,重複2~3組)
●背對牆面站立,將上身靠在牆上,保持中立位,後腦勺、背部、臀部貼在牆面,雙腳距離牆面大概30厘米。
●吸氣後,呼氣,腰椎去貼牆面,之後,吸氣還原。
●儘可能腹部向內收,主動靠近牆壁,想像用肚臍向牆壁方向靠近的感覺。
第五:跪姿收腹(每組重複10~15次,做2~3組)
●四點跪姿,手臂和大腿垂直地面,脊椎自然放平。
●吸氣,小腹自然放鬆;呼氣時,用力將小腹向內收回。
●保持脊椎不動,只有腹部在活動,想像將肚臍拉向腰椎的感覺。
還要提醒大家注意一個問題:在進行腹直肌分離糾正之前,要先檢測盆底肌的肌力,肌力達到三級以上才能進行腹直肌分離糾正,盆底肌是支持、承托、受力結構,盆底肌力量增強,腹部肌肉鍛煉才能有效。
如果媽媽們不確定自己的腹直肌分離情況,在產後可以找醫生做檢測評估,明確分離情況,切不可盲目在身體沒有修復前進行瘦身塑型運動。
最後,孕事媽祝媽媽們都能早日恢復好身材,或者變得比孕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