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2023年11月30日14:44:04 育兒 1677

文|菁媽

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 天天要聞

為啥孩子在6個月後要添加輔食?為啥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孩子剛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要加肉泥,肝泥或者是高鐵的米粉?

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在6個月之前,每天只需要0.3毫克的鐵,但到了孩子7個月之後,每天需要10毫克的鐵,而母乳中每100毫升只含有0.1毫克的鐵,孩子每天喝1000毫升的母乳,也只能提供1毫克的鐵,遠遠達不到每天10毫克鐵的要求。

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 天天要聞

如果這時候不通過輔食給孩子補鐵的話,會導致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孩子一旦出現缺鐵性貧血就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力。

比如說現在秋冬季節,那些缺鐵的孩子更容易感冒生病,孩子在感冒生病的時候就會影響孩子的胃口,影響孩子的長高。

而且鐵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運送氧氣,如果鐵不足的話,就會導致氧氣缺乏,對於缺氧最敏感的就是孩子的大腦,孩子的大腦氧氣不足就會反應變慢,記憶力下降,從而導致孩子變笨。

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 天天要聞

所以孩子6個月添加輔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補鐵,而很多奶奶卻覺得外面買的肉泥、肝泥,孩子消化不了,還覺得外面買的米粉裡面會添加了其他的成分,覺得這樣的輔食不好,不合適,而是每天辛勞地給孩子做一些自以為很營養的輔食。

但是這些輔食卻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求,不能給孩子補鐵,所以不能稱之為真正的輔食,而是假輔食。

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 天天要聞

奶奶經常給孩子做的幾種假輔食,媽媽如果看到要及時的阻止

第1種:自己家磨的米粉

有些奶奶覺得外面買的米粉都有添加劑,老家有自己種的稻穀,於是就在老家用大米磨成米粉給孩子沖調,或者是用水蒸成米糕,在老人家看來在他們那個年代的孩子都是這麼吃的,也都健康長大了,所以給自己的孫子孫女做這些肯定也是沒有問題。

殊不知,自己家大米磨成的米粉裡面幾乎不含鐵,孩子吃了確實能飽肚子,但是沒有辦法補鐵,就是一種妥妥的假輔食。

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 天天要聞

第2種:骨頭湯熬粥

有很多奶奶熱衷於每天一大早去豬肉攤給孩子買一些骨頭來熬粥,老人家覺得骨頭裡面含有豐富的鈣,粥又是很營養的一種食物。

殊不知,這兩種食物的營養價值都非常的低,因為骨頭湯裡面的鈣在骨頭裡面,孩子沒有辦法把骨頭嚼碎,在骨頭湯裡面的物質其實主要是骨髓裡面的脂肪,這些脂肪對於孩子來說是多餘的,因為大部分孩子不缺脂肪,缺的是鈣以及各種鐵,礦物質。

如果給孩子喝了骨頭湯熬成的粥,那大量的脂肪會導致孩子肥胖,又或者是導致孩子胃腸消化不了拉肚子。

粥的營養價值也很低,主要是一些碳水化合物骨頭湯熬成的粥,熱量並不高,因為水分比較高,給孩子喝了這些粥,孩子吃不下其他的輔食,奶量也減少了,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 天天要聞

第3種:各種果汁菜汁

有些孩子不喜歡吃水果蔬菜,奶奶就想著把水果打成果汁,把蔬菜弄成菜汁,或者是把蔬菜煮湯之後給孩子喝菜湯,也當是補充這些營養了。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孩子在一歲之前不要喝果汁,主要因為水果被打成果汁之後,水果裡面的果糖會快速地進入身體,不僅會傷害孩子的牙齒,可能還會導致孩子覺得肚子撐了,不願意再吃其他的食物。

奶奶推崇「假輔食」,每天勤勞製作,孩子吃了不長個,還變笨 - 天天要聞

菜汁裡面也沒有什麼維生素,只會有一些草酸植酸,對孩子身體沒有任何好處的物質,反而喝了這些果汁,菜汁,菜湯會讓孩子胃裡面滿滿的,吃不下其他的輔食,甚至喝不下奶。

所以這幾類假輔食媽媽看到奶奶勤快做的時候,一定要及時溝通阻止,要給孩子吃一些營養價值高的,能夠補鐵的輔食,才能讓孩子成長更健康。#記錄我的2023#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權立刪)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高三那點事兒,做過父母的都懂。辭職、租房、陪讀,咱們中國爸媽特別是媽媽,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別說小出租屋蝸居一年,天塌下來都認。有誰不是想著:「我再堅持堅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學校!」但是時代變了,眼下陪讀早把家變成了「全職保姆加心理諮詢室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 天天要聞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原來,你會經歷必須經歷,你會走過必須走過的,你會失去不可避免的,你會承受難以承受的,你會撐住不能撐住的,你會肩負必須肩負的一切,這就是人生。
一個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深度好文)

自誕生至終結,無人能全程相伴。父母會老去,留下我們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朋友會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尋夢想;愛人或許也會在某個轉角離去,留下我們獨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獨,並非我們主動選擇,而是生命賦予的必然課題。周國平曾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學會與孤獨共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