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2023年11月04日18:41:07 育兒 1374

作者 |探長(共1949字,閱讀約4分鐘)

我的一個同學前幾天愁壞了,她說:

「我這都懷孕7個多月了,自己都胖了40斤,但是醫生測的胎寶寶的身長和體重居然都偏小,說營養全被我自己吸收了,肉都沒長到寶寶身上。這可咋辦啊!」

我便安慰她說,沒事,只要胎寶寶發育得都正常就行了,出生之後多喂點奶,長得可快了。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但是她卻發愁地說:「你不知道,寶寶太瘦了不聰明,胖點兒智商高,我聽說新生兒體重每增加2斤,智商就翻倍長呢。」

聽她這麼一說,我笑了:「照這麼說,要是出生的寶寶10斤重,那以後豈不是神童了?不用教他就會說話寫字?」

她一聽樂了:「那也是啊,還是得父母好好培養,而且要是寶寶太胖了,我還不好順呢。」

相信不少懷孕中的准媽媽都有聽過關於寶寶體重和智商之間的說法,而且也有一些相關的實驗數據。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在《國外醫學 · 婦幼保健分冊》雜誌中提到,

在胎齡相同的條件下,寶寶出生的體重越低,智商得分越低。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醫學院也曾公布了類似標準:

體重越接近2.5—3.5千克的寶寶,可能擁有更高的智商。

如果寶寶的體重在正常範圍內,那麼體重數和智商呈正相關。

因為寶寶的出生體重也能代表他們在子宮內所吸收的營養是否充分。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如果營養充足,媽媽的食慾好、身體佳,那麼寶寶自然發育得壯,體重數高。

而寶寶各方面發育的健全,大腦以及神經系統自然也能發育好,從而智商高、更聰明。

但是,如果出現了營養過剩,巨大兒的情況,那麼胎寶寶過重,也容易出現難產、分娩產程過長缺氧、腦癱等情況。

這項研究,其實也在告訴准媽媽們:

在孕期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多吃有營養的天然的食物,孕期要注重營養均衡,不要因為身材走形而減肥,也不要暴飲暴食讓胎寶寶成為巨大兒。

然而,研究調查僅僅是針對一定範圍內的寶寶,並且父母的基因以及後天的培養等因素沒有完全考慮進去。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而寶寶的智商發育,其實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後天的餵養、遺傳基因、早期教育、家庭環境等等。

● 後天的餵養對智商的發育也有很大的影響。

寶寶出生後,即便體重輕,發育不佳,但是,如果家人能夠悉心的照顧,餵養充分,那麼寶寶發育的空間反而更大。

營養充足的飲食,有助於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而健康的身體也有助於寶寶更好地學習和思考,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 遺傳基因是影響寶寶智商的重要因素之一。

智商是多基因的複雜性狀,由許多基因共同作用決定。

父母的智商水平和基因,可能對寶寶的智商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智商高,寶寶可能更容易擁有較高的智商,但並不意味著智商的高低只取決於遺傳因素。

● 早期教育對寶寶智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早期教育不僅指學前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

提供適合寶寶年齡和發展階段的教育刺激,如啟蒙教育、語言訓練、認知遊戲等,可以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

早期教育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培養寶寶的興趣和好奇心。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 家庭環境也對寶寶智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良好的家庭環境、豐富的家庭教育資源、父母的關注和親子互動等,都可以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

家庭環境對寶寶的語言和認知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的關愛和支持能夠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更開心的學習和記憶。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辣媽語錄:

寶寶出生時的體重並不能準確地決定寶寶的智商高低。

寶寶的智商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長最主要的還是關注寶寶的飲食結構、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以促進寶寶的智力更好的發展。

同時,也應該關注寶寶的營養狀況、健康狀況和社會交往,為寶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關愛。

只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才能促進寶寶的智力健全的發展。

家長們,你的寶寶出生體重是多少呢?

(圖片源自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著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著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