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2023年11月04日18:41:07 育兒 1374

作者 |探長(共1949字,閱讀約4分鐘)

我的一個同學前幾天愁壞了,她說:

「我這都懷孕7個多月了,自己都胖了40斤,但是醫生測的胎寶寶的身長和體重居然都偏小,說營養全被我自己吸收了,肉都沒長到寶寶身上。這可咋辦啊!」

我便安慰她說,沒事,只要胎寶寶發育得都正常就行了,出生之後多喂點奶,長得可快了。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但是她卻發愁地說:「你不知道,寶寶太瘦了不聰明,胖點兒智商高,我聽說新生兒體重每增加2斤,智商就翻倍長呢。」

聽她這麼一說,我笑了:「照這麼說,要是出生的寶寶10斤重,那以後豈不是神童了?不用教他就會說話寫字?」

她一聽樂了:「那也是啊,還是得父母好好培養,而且要是寶寶太胖了,我還不好順呢。」

相信不少懷孕中的准媽媽都有聽過關於寶寶體重和智商之間的說法,而且也有一些相關的實驗數據。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在《國外醫學 · 婦幼保健分冊》雜誌中提到,

在胎齡相同的條件下,寶寶出生的體重越低,智商得分越低。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哈佛大學醫學院也曾公布了類似標準:

體重越接近2.5—3.5千克的寶寶,可能擁有更高的智商。

如果寶寶的體重在正常範圍內,那麼體重數和智商呈正相關。

因為寶寶的出生體重也能代表他們在子宮內所吸收的營養是否充分。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如果營養充足,媽媽的食慾好、身體佳,那麼寶寶自然發育得壯,體重數高。

而寶寶各方面發育的健全,大腦以及神經系統自然也能發育好,從而智商高、更聰明。

但是,如果出現了營養過剩,巨大兒的情況,那麼胎寶寶過重,也容易出現難產、分娩產程過長缺氧、腦癱等情況。

這項研究,其實也在告訴准媽媽們:

在孕期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多吃有營養的天然的食物,孕期要注重營養均衡,不要因為身材走形而減肥,也不要暴飲暴食讓胎寶寶成為巨大兒。

然而,研究調查僅僅是針對一定範圍內的寶寶,並且父母的基因以及後天的培養等因素沒有完全考慮進去。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而寶寶的智商發育,其實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後天的餵養、遺傳基因、早期教育、家庭環境等等。

● 後天的餵養對智商的發育也有很大的影響。

寶寶出生後,即便體重輕,發育不佳,但是,如果家人能夠悉心的照顧,餵養充分,那麼寶寶發育的空間反而更大。

營養充足的飲食,有助於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而健康的身體也有助於寶寶更好地學習和思考,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 遺傳基因是影響寶寶智商的重要因素之一。

智商是多基因的複雜性狀,由許多基因共同作用決定。

父母的智商水平和基因,可能對寶寶的智商發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一些研究表明,父母的智商高,寶寶可能更容易擁有較高的智商,但並不意味著智商的高低只取決於遺傳因素。

● 早期教育對寶寶智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早期教育不僅指學前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

提供適合寶寶年齡和發展階段的教育刺激,如啟蒙教育、語言訓練、認知遊戲等,可以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

早期教育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培養寶寶的興趣和好奇心。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 家庭環境也對寶寶智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

良好的家庭環境、豐富的家庭教育資源、父母的關注和親子互動等,都可以促進寶寶的智力發展。

家庭環境對寶寶的語言和認知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的關愛和支持能夠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從而更開心的學習和記憶。

生出「幾斤幾兩」的娃,智商最高?寶媽別瞎猜,標準答案在這裡 - 天天要聞


辣媽語錄:

寶寶出生時的體重並不能準確地決定寶寶的智商高低。

寶寶的智商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家長最主要的還是關注寶寶的飲食結構、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以促進寶寶的智力更好的發展。

同時,也應該關注寶寶的營養狀況、健康狀況和社會交往,為寶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關愛。

只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才能促進寶寶的智力健全的發展。

家長們,你的寶寶出生體重是多少呢?

(圖片源自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 天天要聞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在關於教育問題的媒體報道中,家長常常以負面形象出現,尤其是母親。她們是有問題的大人,焦慮、偏執、嘮叨甚至瘋狂,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唯分數論。但是對人類學者關宜馨來說,母親和孩子一樣痛苦。他們只是先於不諳世事的孩子看到了未來就業與快樂童年之間難以兼容的社會現實,在這種悖謬中苦苦掙扎。每一位母親的進退兩難...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