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刀」激發孩子暴力傾向?不必對玩具上綱上線

2023年09月30日17:20:04 育兒 1907
「蘿蔔刀」激發孩子暴力傾向?不必對玩具上綱上線 - 天天要聞

□陳勇錚 (廣西大學)

近期,一款名為「蘿蔔刀」的玩具走紅網路,在中小學周邊熱銷。對此,有媒體發布報道,稱其「危險」,一些家長也對孩子玩蘿蔔刀感到擔憂。重慶某大學教授稱,玩蘿蔔刀可能會從潛意識裡激發孩子的暴力傾向。筆者認為,這未免小題大做了。

讓媒體、家長和專家如臨大敵的「蘿蔔刀」,其實只是一款彩色塑料玩具。它形狀像刀,配色似蘿蔔,藉助自身重力實現刀體滑動。雖然名字裡帶個「刀」字,但蘿蔔刀的材質是塑料而非金屬,刀頭也呈鈍角,並不鋒利。我們不應對這樣一款玩具如此上綱上線、大肆批駁。

如果說,個別商家生產的蘿蔔刀採用劣質塑料,對人體有害,那麼「危險」還可以理解,進行一些規範也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新聞中,記者使用蘿蔔刀戳紙、扎蘋果來試圖證明其「殺傷力」,真叫人哭笑不得。許多常見的物品,如三角尺、圓規,都能輕易的戳破紙,難道要禁止學生使用它們嗎?手指還可能戳到眼睛,難道要禁止使用手指嗎?就算是紙本身,其鋒利的邊緣也能劃傷皮膚,難道可以不用紙嗎?因為某件物品有微乎其微的殺傷力就避之不及,這和因為害怕噎死就不吃東西又有多大區別呢?在筆者看來,記者證明蘿蔔刀危險的過程並沒有充分的說服力。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玩蘿蔔刀影響學習,這個觀點本身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相比於指責蘿蔔刀,更關鍵的不應該是去教育孩子嗎?讓孩子分清玩具和真刀的區別,知道什麼場合可以玩,引導孩子去正確的玩,才是家長真正應該做的事。要知道,對於兒童來說,玩具算得上是剛需。就算市面上不賣蘿蔔刀了,孩子還會選擇去玩別的,如陀螺、彈珠、手指滑板等,都曾風靡一時。要以現在家長們嚴苛的審視態度來說,都有安全隱患,恐怕一個都玩不成了。筆者曾經被樂高積木扎到腳,這隻能說明我沒有小心走路,難道藉此來控告樂高就是合理的嗎?

蘿蔔刀何罪之有?請各位家長捫心自問一下,小時候有沒有玩過比蘿蔔刀更危險的玩具,它們影響了個人的成長嗎?有些家長現在說蘿蔔刀影響孩子,過去還有網路遊戲、小說、電視……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失敗,簡單的歸咎於某項娛樂方式嗎?沒有人不需要娛樂,為什麼對孩子要求那麼多呢?到底是覺得蘿蔔刀不安全,還是因為它們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又或許只是覺得孩子「不服管」呢?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東西,我們也不可能讓孩子生活在真空地帶里一輩子,開明的家庭應該容得下一個小小的蘿蔔刀。

和網路一同成長的10後,遠比當年的90後、00後見識更多。他們會不知道刀不能對著人捅?有孩子作惡傷人,那是其自身道德底下,外加缺乏教育引導的結果,而無論是刀還是別的什麼都只是行使惡的工具。假如一個罪犯說自己殺人是因為他有刀,你會不會覺得這人瘋了?問題的根源在人和社會環境,到底是缺乏良好的教育,還是玩具真有魔力能夠誘使人去殘害同學,家長心裡應該有個數。

玩蘿蔔刀真的會激發孩子暴力傾向嗎?這個問題很難有確定的答案,因為難以證明兩者的相關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上存在某些專家,避重就輕,信口開河,本末倒置。有些媒體更是添油加醋,搬弄是非,博人眼球。很多家長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和學習的工具人,無視其自我成長和娛樂的需求,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還要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所謂的「危險」和「暴力傾向」應該由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負責,卻不該對玩具上綱上線。一個塑料材質的蘿蔔刀,和一個對蘿蔔刀都能夠大加指責的社會,到底哪個才是更可怕的?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 天天要聞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在關於教育問題的媒體報道中,家長常常以負面形象出現,尤其是母親。她們是有問題的大人,焦慮、偏執、嘮叨甚至瘋狂,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唯分數論。但是對人類學者關宜馨來說,母親和孩子一樣痛苦。他們只是先於不諳世事的孩子看到了未來就業與快樂童年之間難以兼容的社會現實,在這種悖謬中苦苦掙扎。每一位母親的進退兩難...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