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婦科的朋友講了一件事。
一個夜班的時間,接二連三的來了3名女生,分別由自己的男朋友、老公帶來的,其中最嚴重的一位面色蒼白,下體鮮紅,出血過多。
有意思的是,三個女生患的病都是同一種,也就是「黃體破裂」。這也讓醫生感慨:現在的夫妻,性生活時為什麼如此不懂得適度。
黃體是什麼?有啥用?
據研究統計,女生發生黃體破裂的概率在2.4%左右,病例相對來說比較少見,但並非沒有。
黃體的解剖學位置在卵巢內,黃體形成於卵巢內,通常與排卵過程有關。當一個卵子從卵巢釋放出來時,卵泡的壁會形成一個空腔,這個空腔就是黃體的起源。
而黃體就位於卵巢內的卵巢皮質區域,通常出現在排卵後的卵巢中。它是卵泡經過排卵後形成的,從卵泡內的卵巢皮質中凸出。黃體是一種臨時性腺體,其主要任務是產生激素,特別是孕激素,以幫助維持懷孕。
正常女生的黃體大小一般不超過5cm,正常區間在2-5cm之間,受到女性雌激素的影響會變大或變小。
黃體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孕酮,加工場所是黃體細胞,這是一種關鍵的激素,它在懷孕早期維持子宮內膜的穩定,以促進受精卵的著床和胚胎的發育。
如果沒有懷孕,黃體會逐漸退化,孕酮水平下降,導致月經周期的開始。
如果懷孕發生,黃體會繼續存在,並被稱為黃體囊。它將持續產生孕酮,以支持妊娠的維持,直到胎盤發育足夠強大來維持孕酮水平。
由此可知,黃體並不是沒有用的,它具有重要的內分泌功能和代謝功能,大家不要將其視為沒用的東西。
黃體為什麼容易破裂?
首先,是生理性變化,黃體不過是卵巢中的一個臨時性腺體,它在每個月經周期中形成並在排卵後產生激素,特別是孕激素(黃體酮)。
如果沒有受精卵著床,黃體酮的分泌將減少,這會導致黃體逐漸萎縮。這種生理性變化就會導致黃體破裂。
其次,黃體的血供改變也會導致破裂,正常情況下黃體的維持需要足夠的血液供應,以繼續產生激素。如果血供不足,黃體很可能會受損,容易破裂。
還有,激素不平衡的問題,如果激素分泌出現了異常,可能會影響黃體的穩定性。例如,如果黃體酮水平不足,黃體就有可能會變得不穩定,容易破裂。
當然,絕大多數的黃體破裂是外部因素因素導致的,如外傷或手術,還有腹部撞擊和性生活,都容易引起黃體破裂。
尤其是那種過於暴力的性生活,很可能直接撞擊到女性的黃體,導致黃體破裂。
還有,在進行夫妻生活的時候,女性的腹壓會出現變化,當負壓增強的時候女性體內的黃體就有可能爆裂。
因此提醒大家,性生活不是打仗,要善待自己,否則搞到醫院的話那既尷尬又損害身體的健康。
黃體破裂發生時,會出現什麼樣的癥狀?
由於黃體周圍布滿了神經、血管,因此當卵巢黃體破裂發生時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突然而且劇烈的下腹疼痛,通常在一側。
這種疼痛通常在破裂時突然發生,可能會導致病人感覺到一股撕裂或刺痛的感覺。
然後就是腹部傳來嚴重的不適感,除了強烈的疼痛,還可能伴隨有不適感,感覺到腹部充滿了氣或脹感,這是因為血液流出導致的氣壓改變。
一些患者可能會感到噁心和嘔吐,出血量多的時候會壓迫周圍的腸道組織、神經,所以患者可能會因此感到疼痛和噁心,甚至是嘔吐,也有人表現為劇烈的腹部壓迫感,想要拉大便。
出血也是典型的癥狀,卵巢黃體破裂可能導致少量陰道出血,這是因為破裂黃體釋放的血液進入腹腔,在極端情況下,卵巢黃體破裂可能導致內出血,使患者出現低血壓、虛弱和暈眩等癥狀。
幾個黃體容易破裂的時期
黃體破裂總是出現在女性月經周期的某個特定時期,通常發生在月經周期的中後期。
一般通過月經周期是有跡可循的,比如黃體破裂通常發生在月經周期的排卵期。排卵期是月經周期的中期,大約在月經開始後的第14天,但這個時間可能會因女性的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注意月經前後一周不要太用力。
排卵期是卵巢釋放成熟卵子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在月經周期的排卵期發生。黃體是排卵後形成的黃體,它在卵子釋放後繼續生長,產生黃體酮等激素,所以在排卵期前後也要注意保護好黃體哦。
黃體期。黃體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大約持續兩周左右,如果在此期間未受孕,黃體會退化並可能發生破裂,此時要避免劇烈運動,以防黃體自然破裂。
當然,這種黃體形成和發育的時期是很難算得準的,所有的月經周期時間都不過是一個大概罷了,這就提醒各位女生和男生,對待自己/女朋友的時候溫柔一點,指不定一不小心就損傷到了黃體,導致破裂出血。
還有,如果在腹部碰撞、性生活後或突然某個時期出現了腹痛的癥狀,應該第一時間去醫院,而不是自己扛著或擅自服用一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