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以為的苦口婆心真的只是嘮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小時候黏在你身邊的小寶貝,忽然變成了一句話也不願意和你多說的小刺蝟,每天對你的答覆僅限於「嗯嗯,啊啊,你說什麼?我的手機沒電啦」,孩子的轉變讓我們覺得很不適應。
當你看到台灣作家龍應台的一這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你深以為意,想和他分享,他卻一點不以為然。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段話,這段話語氣誠懇,背後的潛台詞卻表達出了「高人一等」。一是我和別的家長不一樣,別人要的是成績,獨有我要的是未來;二是孩子你太傻,不懂事,你不知道當下用功可以換取未來的體面生活,不知道成績和尊嚴是掛鉤的,我要提醒你。
當媽的把人人皆知的普遍道理當做自己獨有的觀點來陳述,自以為是高人一等,但其中的「潛台詞」確是輕賤了孩子的智商。雖然從道理上孩子無從辯駁,但憑直覺,孩子會讀出另外的東西,讓孩子心生厭煩。
就像「潛規則」經常是左右事情走向的暗勢力一樣,「潛台詞」往往是最能說到人心的無聲之語。雖然無聲無息,甚至難以被意識到,但「潛台詞」卻是真正對孩子產生影響的部分。
生活有萬千細節,在和孩子相處的每個細節中都有教育,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潛台詞」。要不斷的觀察孩子,經常反思自己,從觀念上提升自己。因為「潛台詞」經常不是理性思考的一個結果,而是下意識的表達。
以後和孩子說話,注意要從「我告訴了你什麼」轉移到「孩子接收了什麼」,請關注自己的潛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