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2022年09月28日17:04:25 育兒 1865

文/穎媽,關注了解更多精彩!

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孩子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好奇心、探索慾望也越來越強,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視、聽、觸等感官體驗,而是有了更高層次的心理需要。這些需求會通過行動表現出來。

作為與孩子關係最親密的父母,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洞察孩子的內心深處的心理需要。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一般而言,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以下五種,看看你都了解嗎?

(一)情感依賴需要

這種心理需要在嬰兒期會表現得更加明顯。在嬰兒期,社會性發展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依戀的形成。

《整體養育》一書建議,要讓嬰兒建立對媽媽(主要照料人)的信任,首要一點,就是給予孩子有規律的、可靠的、及時的照顧。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穩定的家庭環境。

只有對身邊人建立起的安全依戀,有了強大的心理後盾支持,孩子才會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更積極探索身邊的事物。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家瑪麗·安格沃斯通過陌生情境實驗總結出了一歲兒童通常會表現出的四種依戀類型: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只有孩子對主要照料人形成了安全依戀,這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發展得很好。

而且,長期追蹤研究發現,早期依戀對孩子的影響是持續性的,早期屬於安全依戀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小學以及中學時會表現出更強的好奇心,與同齡人的關係更好,與老師的關係也更好。

家長們可能會發現,當孩子到了兩三歲,會表現得特別纏人,就像個小尾巴一樣。大人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有些父母覺得都這麼大了,應該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用最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拒絕孩子讓孩子自己玩。其實這樣會讓孩子產生沒有安全感,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小時候還在不斷認識、建立與媽媽的親密關係,如果母親急於培養孩子獨立性,反而讓孩子感到不確定媽媽是否愛我。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越容易黏上去。父母越是不陪伴,孩子就表現得越依賴。

此時不妨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把愛給足。隨著孩子自我概念的發展,逐漸有了獨立的需求,父母就可以逐漸放手了。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二)歸屬感的需要

晚飯後,看到媽媽在拖地,6歲的奇奇走進去想要幫媽媽拖。媽媽覺得孩子還小,擔心他做不好。就說我自己來拖吧,你去玩一會。奇奇有點鬱悶地走開了。

之後,有一次媽媽很忙,想讓奇奇幫忙做下家務,奇奇直接說自己不想做。媽媽說奇奇太懶了,這麼大了,簡單的家務也不願意干。

奇奇為什麼之後不願意幹家務了呢?

奇奇第一次想拖地時,媽媽因為擔心他做不好拒絕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好這件事。之後他就沒有興趣繼續了。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融入團體,這是一種歸屬感需要。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認同,這樣能夠讓他更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一開始這種積極性破壞了,孩子就會不願再做嘗試。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儘可能給孩子的提供一些適當的鍛煉機會。讓孩子知道,他也是這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完後及時給一些肯定、鼓勵,這樣孩子就會從內心深處覺察到自己是有用的。這個家庭需要他,從而得到歸屬感的滿足。

(三)渴望得到關注的需要

雖說孩子大了,我們可以不用像小時候那樣事無巨細處處擔心,孩子多了一些自己獨處的時間,但不代表情感需求他是不需要的。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茜茜媽媽忙了一天,回到家正準備去準備晚飯。正在客廳玩耍的茜茜看到媽媽回來了,一個勁地要求媽媽陪著她玩,媽媽表示還要去做飯呢,就直奔廚房而去。

正在洗菜時,突然聽到外面「啪」的一聲,茜茜媽媽趕忙跑出來,一看客廳柜子上的花盆掉地上摔碎了。

「你是怎麼回事兒?怎麼這麼不小心?」茜茜媽媽禁不住很生氣地吼道。

茜茜低著頭,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當家長總是沒有時間陪孩子時,孩子的情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就可能會以搞破壞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注意。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在孩子看來,雖然得不到「愛」,但是得到關注也是很好的。這個時候,你就要通過孩子的行為去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一旦他們出現不良行為時,要透過行為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四)被肯定的需要

對於幼童來說,家長的評價與鼓勵很重要。在幼年時常常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會幫助他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評價。

無論孩子學習成績如何,只要態度是好的,就可以多鼓勵他們,激勵他們,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告訴他,在父母的心中他就是最棒的。

如果孩子本身很優秀,但是不自信,更是要多鼓勵,家長的支持是孩子成長的強大動力。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五)被尊重的需要

兩歲以後,孩子慢慢有了自主意識,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主。這個階段,一些小事就可以按照孩子的想法來。給孩子選擇和做出決定的權利,不要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大人需要尊重,孩子也一樣。

比如穿什麼衣服,周末去哪裡玩,可以以做選擇的方式來徵求孩子意見。

在處理與寶寶有關的物品上,記得事先問問孩子。想要把孩子的玩具送人,一定要事先跟他商量哪些玩具是可以送的,如果孩子不願意,就不要強迫他。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如果孩子不聽話,要學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是怎麼想的。如何做他們更容易接受?

以上這些需求,都是6歲前孩子的常見需求。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這些需要也是馬斯洛層次理論的一種體現。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大類。依次從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如圖所示。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6歲前寶寶常有5種心理需求,看看你都注意到嗎 - 天天要聞

馬斯洛看來,人的價值體系存在兩種不同的需要,一種是生物系本能,稱為低級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另外一種是由生物進化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簡稱高級需要。

自我實現需求很少有人能達到,而歸屬與愛的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都是高級需要,在幼兒時期就有了這種需求。

一些需求是內在的。父母需要學會觀察孩子的行為,了解他們背後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關注孩子,陪伴孩子健康快樂長大。

-END-

我是穎媽,家庭教育指導師,育兒達人,多平台應邀優質創作者,專註育兒乾貨和兒童早教心理知識分享,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喜歡記得關注轉發喲!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再老實,只要背熟這20句人性黑話,就沒人敢欺負你

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說三道四;這個世界我們都只來一次,記住一句話:想得太多會毀了你,若無其事,才是最好的報復,不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3. 我們一定會被人討厭。越早接受這個事實,生活越輕鬆。4.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無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 天天要聞

馬仕祥——世界藝術•中國繪畫新題材開創人物

馬仕祥是中國當代畫壇獨樹一幟藝術創新與學術深度重要代表性藝術家,其藝術生涯橫跨蠟染、油畫、岩彩畫等多個領域,作品融合科學探索與藝術表現,尤其在《屯堡•流逝的遺痕》長卷,《地球之痕•海百合》長卷及海百合系列題材中展現出的獨特視角。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 天天要聞

面善心毒的三種人 ,離得越遠越好!

俗話說得好:畫龍畫虎難畫其骨,識人識面難識其心。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絕不能僅憑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因為有些人外表看似和善,內心卻暗藏狠毒;而有些人雖然外表兇惡,但內心卻十分善良。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 天天要聞

四句話看清一個人,句句在理!

人生旅途,茫茫人海之中,我們邂逅的人數不勝數,結識的面孔層出不窮。然而,在這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誰懷揣著真心,誰又暗藏假意;誰對你關懷備至,誰又企圖欺騙於你,僅憑外表往往難以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