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2022年07月05日12:48:11 育兒 1306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友導讀

「我們必須要停止去用孩子在十八歲時的成就來定義成功,這種思維會毀了孩子在他們二三十、四五十歲成功的能力。」

今天的文章作者是Dr. Kenneth Ginsburg,賓西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專長於青少年行為和心理健康。

他的這篇演講,廣受歡迎。讀完,你就能發現,我們家長大多的「焦慮」都是不必要,並且毫無幫助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新讀寫,作者:Dr. Kenneth Ginsburg,文章觀點屬於作者,供各位朋友參考


不要用孩子18歲的成就來定義成功

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我們看著眼前的孩子,心裡想他有多麼成功?

這樣做的家長往往會過分關注兩件事:快樂或者成績。

如果只關注孩子的眼下的快樂而對孩子沒要求,那麼這樣的快樂也是短暫的、稍縱即逝;如果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就只看到孩子的成就,而不是孩子這個人本身。

那麼,在快樂和成績之外,我們應該關注什麼?

我們應該先不看眼前的孩子,而是想像孩子成長為35歲的樣子,如果家長開始考慮35歲成年人的成功需具備哪些素質,子女教育會輕鬆很多,而家長也會更明白如何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們應該為孩子將來的發展和成功做準備,培育有後勁,能在35歲、40歲、50歲時成功的人。把目標放長遠,我們對於成功童年和青少年的理解就有了新的視角。

能在35歲、40歲、50歲時成功和快樂的人是什麼樣的?那不取決於你所擁有的,而取決於你本身是什麼樣的人。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天天要聞

在世俗的理解中,成功的成年人往往具有下述的特質:

  • 韌性(Resilience)
  • 能聽取建設性的批評,有終生好學精神
  • 有社交能力 (Social Intelligence) 和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懂得如何去領導和合作
  • 具有創造力和創新力
  • 毅力(Grit)
  • 努力
  • 善良,有同情心和愛心,心繫他人
  • 有價值感和目標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場短跑,我們會盡一切可能沖向終點,不籌劃未來。一旦摔倒,我們就輸了,在這樣的競賽里,我們經不起一丁點失敗。

但倘若我們把人生看作一場馬拉松,那麼我們的目標就設得更長遠。周圍的人要是都能互相合作,互相鼓勵,才能走得更遠。如果你碰壁跌倒,你爬起來繼續跑,尋找一條更好的路。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天天要聞

也是因此,我們真的不能用孩子在十八歲時的成就來定義成功,並給孩子過高的期許——比如說讓孩子進常青藤之類的大學,這種思維會毀了孩子在他們二三十、四五十歲成功的能力。

如果我們認為每一場考試,每一次活動,每一個時刻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我們就會變成孩子生活中的老虎,孩子和家長就會天天生活在這種緊張焦慮之中。

我們應該對孩子提出怎樣的期許?

我們應該對孩子提出什麼樣的期許?是成績,表現,名校,還是獎項?

高要求是對的 ...

孩子會因為父母的期望而成長,往往會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這裡一定要強調清楚,高要求並不指的是外在成就,不是全A,也不是獲獎和體育榮譽,而是擁有體諒,尊敬,誠實,善良,負責等等這些家長希望孩子所擁有的優良品性。

高要求的定義是家長能知道孩子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家長期望孩子能展現出他們的美好天性及優良品質。重點不在於他們取得的外在成就,而在於期望他們作為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各方面,有很高的整體質量。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天天要聞

與這個問題相對應的,我們要提到完美主義。

然而,完美主義不好 ......

因為完美主義者會:

  • 自卑
  • 怕拿 B,怕不完美
  • 怕家長失望
  • 缺乏創造力
  • 怕批評與建議

完美主義會讓孩子感到自卑,扼殺孩子的創造力。這種孩子怕「B+」的成績,怕失敗,怕達不到家長的要求。這種孩子往往趨向於躲避不確定,從而不會去考慮創新。長此以往,孩子會怕嘗試新鮮事物,怕創新,怕一切未知。而真正有成就的人會覺得,能有機會從事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幸運的,兩相對比,這會是絕大的不幸。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長怕孩子現在失敗,那麼孩子長大後往往會失敗得更慘,因為孩子小時候沒學會怎樣正確面對失敗。

那麼,家長應該有怎樣的期許?

我們列一個目標的列表:

  • 家長的短期目標:培養孩子好學精神。
  • 家長的中期目標:是找到與孩子興趣契合的方向,促進對學習的熱愛。不是什麼常春藤,而是孩子真正熱愛的方向、為之而努力的激情。
  • 家長的長遠目標:培養一個健康的成年人。

假如你尊重孩子的自立,孩子反而會離你更近。如果你對孩子說,我要你變得獨立,我要你自由,但是獨立自由需要你的努力去贏得。如果你這樣說,孩子的自我形象會很大,感到自己掌控著自己的行為,知道你支持他的自立,孩子會以獨立的自我來與家長相處一輩子。

有時候孩子表現的無情,裝作不愛家長,是因為愛我們而生的傷害。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能夠熬過困難的時刻。

控制孩子,孩子就會遠離你。給孩子獨立,孩子會展翅、到處飛翔、降落回父母的窩,孩子會在一生中多次回來。愛孩子這個人,而不是他們做出的成就,這是給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力量。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天天要聞

作為家長也有極限,孩子有時會把家長氣瘋。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提醒自己、讓自己做到的是愛孩子這個人,給自己時間好好回想一下他們到底是誰,他們的美好天性和品質是什麼,那些孩子曾經讓你感動的事、那些美好親昵的時光..…

要是你把「成功」定義成為去哈佛,那你就把孩子成長過程變成了名校申請履歷表的製作過程。

要是你把成功定義成孩子在三十五歲會成為的人,你的孫輩會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的成功,他們的保障,他們的快樂,他們的創造力,那我相信我們是在談論好的話題,切中核心的話題。

亞洲大學生的自殺率正在飛速增長,其中亞裔女孩在大學的自殺率居高。完美主義在亞裔程度似乎很高,而它會讓人自卑。

我不希望任何的孩子會遭受如此的痛苦。我非常興奮和榮幸能被邀請來做這個演講,因為你們會去把我的教育思想傳播開來,告訴大家什麼是真正的成功,這樣就可以挽救生命。

賓大教授: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 天天要聞

了解你的孩子

如何了解孩子是誰,那就得改變你是如何看待與孩子相處的高產出時間。如果家長誤以為與孩子的高產出時間就是想方設法、絞盡腦汁琢磨怎樣才能讓孩子達到最大的成就,比如成績與獎項,那麼家長永遠也不會了解孩子到底是誰。

家長與孩子的高產出時間是晚餐、是與孩子擁抱和親密、是與孩子平時的談論和聊天,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這才是最有效的親子時間,這樣反而會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取得更好的成就。

相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短期的成就可能會讓他們興奮一陣子,但是很快他們就會喪失激情動力。家長需要讓孩子發現自我,明確思想,鼓勵他們為這個社會和世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

你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照顧好自己。當你照顧好自己,你就是以身作則地示範一個堅韌的人、一個幸福、熱愛生活的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一個有生活意義的強大的人是怎樣生活的。

如果我們的全部生活都以孩子為中心,我們就會使四五十歲的成年人生活顯得黯然失色、缺少情趣和追求,孩子也因此不會對他們的未來滿懷憧憬和希望。

非常感謝大家!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一站式了解!2024年中招諮詢會今日舉行 - 天天要聞

一站式了解!2024年中招諮詢會今日舉行

「為方便廣大考生和家長選擇合適的學校,6月29日,由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主辦的「正青春 向未來 2024年西安中考招生諮詢會」(以下簡稱「中招會」)將在西安五路口民樂園萬達廣場舉行。眾多高中、職校雲集,幫助廣大家長省時省力,一站式了解中考升學。本次中考招生諮詢會將繼續本著服務考生、服務學校的宗旨為...
你是那一刻對孩子失望的,看完網友的回復,太扎心了 - 天天要聞

你是那一刻對孩子失望的,看完網友的回復,太扎心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寶,給予了全部的愛,寄託了全部的希望。孩子做到什麼程度,能讓父母失望。#微頭條首發挑戰賽#​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就因為不能看手機,就要平靜的殺死他的媽媽。這孩子經歷了什麼,還是天生壞坯子?真不相信會有這種孩子,父母家庭破
82年正月初二姑姑帶全家來拜年,奶奶閉門不見母親用一招讓她開門 - 天天要聞

82年正月初二姑姑帶全家來拜年,奶奶閉門不見母親用一招讓她開門

在1982年的春節前夕,李家的每個角落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表面下,卻暗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糾葛。周老太,家中的長輩,因一場陳年舊怨,與兒媳王莉之間築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每當家庭聚會,這道鴻溝便如同隱形的存在,讓歡樂的氛圍中多了一絲尷尬與緊
「邁巴赫少爺」朱也天意外帶火了爺爺朱炳仁,朱炳仁書法書畫互融 - 天天要聞

「邁巴赫少爺」朱也天意外帶火了爺爺朱炳仁,朱炳仁書法書畫互融

最近一段又一段的小視頻,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這位「邁巴赫少爺」,不過這次讓我們感到驚艷的是他的高考成績,700分的高考分數,讓人眼前一亮,這不僅是一位家世顯赫少爺,也是一位出色的學霸,沒曾想,網友朋友卻透露出他的家境,其爺爺就是著名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