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陪伴成長 書香潤澤童年
最近,一位媽媽對我說她的孩子很怕黑,希望能讓我推薦一些幫助孩子克服黑暗恐懼的繪本。她說當每次走到地下停車場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緊張的攥緊她的手,當平常在家時夜晚來臨時分,家裡的燈光太暗孩子就會變得不安。有一次,孩子想要拿一個放到另外房間的玩具,而那個房間是玻璃的推拉門的,其實是可以透進光看清楚事物的,但孩子不敢獨自去拿東西,非要拉著她一起才行。
家裡的爺爺奶奶會說「孩子膽子太小了,需要鍛煉才行」,她也不斷的告訴孩子地下停車場不害怕,也嘗試刻意鍛煉孩子,讓孩子獨立去另外一個房間取玩具,但好像效果不是很明顯,孩子依然會很緊張到地下停車場,寧願放棄玩具也不願意獨自去另外一個房間。這讓她很焦慮,她對我說:「她寧願放棄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也不願意自己面對黑暗的房間,我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膽小?」
生活中,大多數孩子都會有怕黑的經歷,面對孩子怕黑,我們經常會告訴孩子「別怕,什麼也沒有」,更有的父母也會直接把孩子推出去直接面對黑暗,其實這樣除了讓孩子更緊張以外,對孩子沒什麼幫助。
作為家長的我們,真正能幫助孩子的是了解孩子怕黑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源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麼會怕黑?
NO.1孩子怕黑源於豐富的想像力。
案例:今天三歲的一一來學校玩,因為來的比較早,學校的人還不多,她想要到另外一個教室去玩,雖然燈是開著的,但她還是害怕,非要拖著媽媽的手才能去,她說害怕「有鬼、妖怪要出來」。後來,一一媽媽告訴我說一一和姐姐在家經常玩「鬼」的遊戲。
分析: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中提到2-7歲的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尤其是3~4歲鄒游的孩子還未形成抽象思維,不能準確的將想像與實際進行區分。所以,玩過的遊戲便是真實的體驗的一部分,一一的案例就屬於將現實與想像混淆的情況,她把遊戲中的體驗也當作了生活真實的一部分,這也是蒙特梭利建議不給6歲前的孩子講幻想故事的原因。
NO.2孩子怕黑源於不好的生活體驗。
案例:云云媽媽是我學校的一位會員,從與她交談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云云的故事。云云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孩,有一次云云在家裡玩手機,時間太長了,爸爸讓云云放下手機讓眼睛休息一會兒,但是痴迷的云云根本沒聽見爸爸的要求,於是一直玩了許久,直到爸爸生氣打了云云屁股,但是脾氣大的云云報復性的把爸爸的手機泡丟進了馬桶里,氣急敗壞的爸爸把云云關進了家裡的書房,讓云云獨自一個人在裡面待著。云云媽媽說自那以後云云就非常的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覺。
分析:云云的經歷與爸爸的教育方式有關,爸爸為了讓云云放下手機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是不恰當的,直接把孩子推進沒有人的書房讓孩子冷靜,其實並不能幫助孩子理解問題的本質,反而讓云云對獨自一個人、對黑暗產生的了恐懼的心理。
NO.3源於大人的嚇唬
案例:然然是和我兒子一個班的幼兒園同學,然然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剛上小班的那段日子非常不習慣幼兒園的午睡時間,經常不睡,於是老師就告訴他「不睡覺,警察會把你抓走」,從那以後然然乖乖的午睡了,但卻給我的兒子埋下了害怕的種子,當他爸爸出差就剩下我們兩母子在家事,兒子會非常的膽小和謹慎,他要反覆的檢查門鎖好了沒,不敢一個人待著,我走哪裡就跟哪裡,對於這樣異常的情況我覺得非常的奇怪,於是便問他害怕什麼,兒子說「害怕警察」,我問他「為什麼會害怕警察呢」他說「害怕經常把同學抓走」。經過一次次追問終於明白的問題的始末。
分析:這也許源於老師的一句玩笑話,多數家庭都曾給孩子開過類似的玩笑,諸如「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別人;不吃飯就讓警察抓你走;不睡覺妖怪就會來吃掉你」之類,但孩子並不懂得玩笑是一個什麼概念,無法將玩笑與真實進行區分。
父母應該如何去做?
對黑暗的恐懼大約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孩子怕黑通常會表現得:敏感、缺乏安全感、害怕獨處等等。孩子怕黑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第一,怕黑源於孩子對未知的恐懼。第二,主要源於兒童發展階段的獨特心理。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叫「泛靈心理」,也是說孩子們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的東西。他們會把枕頭、布娃娃、玩具當作朋友樣的對他們講話,當處於黑暗之中時他們會把所見所聞的害怕的東西全部帶入,產生豐富聯想,而家長往往會忽略這些,所以面對孩子怕黑的說法,家長朋友們可以:
01 認可孩子的情緒
孩子怕黑是兒童發展的正常表現,當孩子說「怕黑」時,我們首先可以做的是認可孩子的情緒,怕黑是可以的,怕黑不是膽小鬼。
02 換位思考,理解孩子
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當孩子說「怕黑」時,理解孩子並允許孩子害怕黑暗。甚至可以告訴孩子類似的經歷,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如果家長能給孩子愛與陪伴,就是給孩子注入面對困難的勇氣。
03 在孩子需要時給予真正的幫助,讓孩子不必將負面的情緒繼續囤積
通常孩子在說「怕黑」時,我們都會對孩子說「別怕」「沒啥好怕的」「膽小鬼」,但是我們卻忽略孩子怕黑的根源,與孩子一起討論怕黑的根源,幫助孩子真正從恐懼中走出來。
04 帶著孩子玩黑暗遊戲
比如關上燈用手電筒和孩子玩影子遊戲、手電筒照到什麼的遊戲,增加孩子對黑夜的美好體驗。
怕黑的孩子有什麼繪本推薦呢?
01《稀里嘩啦噼里啪啦》
故事講述的是一隻怕黑的小青蛙每到夜晚來臨時他便感到不安,他害怕一個人睡覺,因為他總是能聽到奇怪的聲音。於是, 爸爸為了真正幫助小青蛙走出對黑暗的恐懼,帶到夜晚的池塘邊一起傾聽夜色中的聲音,最終成功的幫助消除了小青蛙對黑夜的害怕心理。
02《吃掉黑暗的怪獸》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球球不喜歡黑漆漆的床底下,總是覺得那裡也許藏著什麼怪獸。這隻怪獸最喜歡吃黑暗了,它吃掉了地球所有的黑暗,小怪獸心滿意足了,怕黑的小朋友再也不用擔心了,可是世界卻亂套了,沒有黑夜,大家分不清楚白天黑夜、夜行動物們也無法入睡。故事通過另外一個視角讓孩子了解黑夜的作用。
03《最黑的黑暗》
故事講述的是小男孩克里斯立志要當一名航天員,他經常和小狗艾爾伯特玩太空探險的遊戲。但是克里斯特別怕黑。尤其是爸爸媽媽要求他獨自睡覺時,他害怕得不敢睡,他覺得黑黑的房間里到處都有外星人,那種特別壞的外星人……但是,經過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人類成功登月,改變了小男孩對黑暗的恐懼,也激起了他對最黑最暗又異常神秘和美麗的太空的無限嚮往……克里斯長大後,如願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航天員。故事通過真實故事改變,一個怕黑的孩子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職業方向。
相信父母每一次耐心陪伴都是給孩子內心照進光亮,注入成長的自信與勇敢的力量!
作者介紹:天天,親子閱讀的實踐者及推廣者,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親子閱讀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