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2019年12月05日15:55:09 育兒 1424

在談到成年人社會交往時的溝通困境時,經常感慨的一句話——思維不在一個層次上溝通很難。其實,這一句話放在教育孩子上,更是再貼切不過了。

養了娃才知道,苦口婆心的老媽子是最沒用的,話多沒效果還招人煩。發現問題時立刻採取行動才有效。

兒童嬰幼兒的認知特點決定了他們思維無法達到理解成年人所講的道理的能力。用講大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沒有任何正面的效果,並且還會適得其反。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 天天要聞


01

舉一個我家大寶的例子。

大寶今年九月份上幼兒園。在開學前兩周的入園前家長會上,園方提出了一系列的入園適應方面的工作需要家長配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必須會自主進餐,一餐飯必須在半小時內吃完。

雖然大寶在農村老家已經上了一年幼兒園的小班,也養成了一些集體生活的習慣。但是,畢竟農村和城市的幼兒園會有一些差別。比如說對於吃飯,在老家從來沒有對吃飯時間做具體要求。有時看到大寶不乖乖吃飯,愛孫心切的爺爺甚至還會把他抱在懷裡,一邊看電視一邊一勺一勺地喂飯。

要讓他在半個月時間內訓練他自己主動吃飯,半小時內吃完,太難了。

一次,大寶不好好吃飯各種走神磨蹭。孩兒他爹強壓著怒火一字一頓地說道:「你要是再不吃完,到點了就把你愛吃的的雞蛋和雞蛋湯收了全倒掉。」

兒子仰起小臉兒不解地問:「爸爸,那雞蛋是壞了嗎?為什麼要倒掉?」

這雞同鴨講般的回應對我們火急火燎的大人們簡直是要吐血。

孩兒他爹本來就「人狠話不多」,看說話沒啥用,索性拿出鬧鐘指給他看:「這個針指到6上,飯就收走,直到晚飯之前,沒有東西吃。」時間一到,孩兒他爹立刻動手收拾碗筷。

餓了一頓兩頓,兒子吃飯拖拉的大難題居然兩天就解決了。

現在開學已經快兩周了,大寶早晚都能安安穩穩地吃飯了,偶有開小差,吃著吃著就要溜一邊玩玩具。在他起身的一霎那,只要按住他,指指他的碗就ok了。

感悟:大人總想對孩子發號施令,講大道理。但是孩子往往不買賬。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你對我好不好,我舒服不舒服,卻沒有「對錯」。

孩兒他爹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 天天要聞


02

寶媽講大道理,居然被兩歲多兒子啪啪打臉。

其實,我家大寶小時候還是很乖的。他在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已經可以按照寶媽的指令,把髒的紙尿褲丟進垃圾桶里了。平時也會主動把自己製造的廢紙零食包裝丟進垃圾桶里。

後來兩三歲以後,開始不太粘著我,開始瘋玩兒了。

一次,他玩的興奮起來垃圾隨手扔在一邊。我這「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老母親的憂患意識又來了:」這樣亂丟垃圾怎麼行?你一歲的時候就知道垃圾要丟進垃圾桶的,好習慣要堅持下去才行呀!亂丟垃圾是不對的,要愛護環境衛生……」balabala一大堆的大道理噴涌而出。

只見大寶坐在那裡左扭右扭,越來越不耐煩。終於,他忍不住了,抽出他胖乎乎的小手拍打我的臉上,連說:「你別說了,別說了,別說了。」不僅不把垃圾撿起來,還在地上打起了滾。

那是第一次聽到兒子反抗的心聲。對於我這個一直以講道理為榮的老母親還是很震撼的。

一直覺得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以理服人。直到被兒子「打臉」了,這才發現:講一些絕對正確的大道理,不僅沒有用,只會讓孩子厭煩,甚至產生叛逆心理。

後來,讀了一些親子教育的文章,還了解到,家長對孩子講道理話太多,會產生邊際遞減效應,你說的話在他心裡機會越來越沒有分量。把親子關係搞的越來越糟糕。

所以,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 天天要聞


03

怎麼動手呢?有以下幾種情況:

1)當孩子看電視停不下來時

以前:對他講了看電視太久對眼睛不好,就算是對他喊破喉嚨,也休想他就會自覺地把電視關掉。

現在:不講道理,直接動手

要點:攬在懷裡,輕聲細語,半推半就

詳解

走過去用手輕輕摟住孩子的肩膀,一邊拿遙控器關掉電視一邊對他低頭輕聲耳語:「好了,你已經看了半小時了,必須休息一下,玩點兒別的了。」然後半推半就地把他帶到遊戲區,坐下來陪他玩一會喜歡的拼圖遊戲,或帶他去公園玩會滑板車。

同樣適用於:一直看電視、玩玩具,該寫作業不寫作業/該吃飯不吃飯,等等情況。

2)當孩子無端哭鬧失控時

用力摟住他,輕聲安撫,先讓他安靜下來,再分析原因進行處理。原因一般是受了委屈,困了累了餓了,情緒突然上了頭。這些都沒關係,慢慢都會化解掉。

3)發現有不良行為時

如:吐口水、打人,等情況,立刻控制,嚴厲制止。對於孩子的一些壞習慣的杜絕,還需要家長身體力行做好榜樣。

4)

例外:降低思維層次,適度溝通。不主動講道理。當孩子主動向你求助時,放低姿態,降低到孩子的思維層面上適度溝通。

好的家長,要做孩子的「金牌私教」。

俗話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職責偏重於知識的傳承。但是,家長對於孩子,所扮演的角色則更偏向於生活教練(coach)。

生活教練的任務,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 天天要聞


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上,用神經迴路來解釋行為習慣的養成。所謂行為習慣是我們神經迴路(思維、行為、情緒處理信息的固定模式)的外在表現。

神經迴路的特點

「神經迴路」一旦建立,自動運行,不受大腦控制。「神經迴路」不區分「好壞」「神經迴路」不會被清除,但是可以被取代「神經迴路」消耗的能量極低


在習慣養成這件事上,只要建立了一定的行動序列(先不考慮行動完成的質量,只要完成即可),多次重複,就會形成神經迴路。

因為完成一次行為動作,就會在神經迴路的軌跡上又加深了一道痕迹,這一道道加深的痕迹就是在固化你自然而然的習慣。但這樣並不會導致身體和情緒的對抗!

打個比方,指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像在健身房的私人教練指導健身一樣。

優秀的私教:不會說打擊你自尊的話,不會威脅不聽話就不管你了,更絕對不會拿打折、優惠、吹噓個人魅力等誘惑你辦卡。

最優秀的私教,人冷話少不批判,標準動作給你看。他們對所指導的內容自信而堅定,知道你現在所處的階段和努力的方向,給你一個目標,分解動作到能夠拾級而上,讓你信心倍增,不知不覺中就實現了目標,養成了習慣。

我們總是知道很多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道理光知道沒有用,關鍵要做到。在育兒這條道路上也一樣。不管我們讀了多少兒童心理學,學了多少育兒百科,早教寶典,單靠道理,不能讓孩子怎樣。

因為,人生不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人生是通過身體力行證明知識的過程。只有行動起來,成為孩子的「金牌私教」,才能讓孩子更出色。

作者:秋水蘭心,湯小小寫作班學員,應用心理學碩士,公益行業從業多年,育有一兒一女。熱愛寫作,喜歡將心理學運用於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路

湯小小:自媒體【湯小小】創始人,每天工作三小時的時間管理達人,寫作培訓師,提倡輕鬆高效寫作,至今已培訓學員上萬人,幫無數人實現了靠寫作月入過萬的夢想。私信我可以免費聽寫作課以及獲得價值萬元的投稿資源。

教育孩子千萬不要講道理,直接動手就對了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看牙去私立還是公立? - 天天要聞

孩子看牙去私立還是公立?

孩子的口腔健康對其全面發展至關重要,而補牙是維護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選擇補牙機構時,許多家長陷入了選擇私立還是公立的困惑中。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怎麼辦? - 天天要聞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怎麼辦?

當一個孩子不想去幼兒園時,很多父母會感到困惑和不安。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會問,是否應該強制孩子去幼兒園?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來考慮。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
瑞霖、奕辰、昕玥……新生兒熱門名字→ - 天天要聞

瑞霖、奕辰、昕玥……新生兒熱門名字→

記者9月5日從深圳市公安局了解到,2022年出生並已在深圳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新生兒男孩取名最多的為「瑞霖」、女孩為「玥」。據悉,2022年出生並已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為「子」字,共計使用2400餘次,其中男孩使用1500餘次、女孩使用800餘次。
聰明的孩子都有以下特點 - 天天要聞

聰明的孩子都有以下特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者開始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他們渴望了解孩子的潛力,希望找到培養聰明孩子的方法。那麼,聰明的孩子到底有哪些特點呢?本文將以知乎體風格,為您深入分析。 特點一:好奇心旺盛聰明的孩子通常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興趣,渴望探索和了解。
被寵愛的孩子為何不孝順? - 天天要聞

被寵愛的孩子為何不孝順?

引言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愛無疑是無比深沉的。然而,有時我們會注意到一種現象:在家庭中最受寵的孩子,卻往往不會表現出孝順的行為。這似乎與我們通常的觀念相悖:畢竟,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父母之恩,無以為報」。那麼,為什麼受寵的孩子反而可能不孝順呢?
孩子的學習習慣怎麼養成?小孩早上上學磨蹭怎麼辦 - 天天要聞

孩子的學習習慣怎麼養成?小孩早上上學磨蹭怎麼辦

在早上上學的時候,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磨蹭的情況,這讓一些家長感到束手無策,因為有些學生比較難應付,家長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可是孩子還是依舊如此。那麼,孩子的學習習慣怎麼養成呢?小孩早上上學磨蹭怎麼辦?1、監督孩子。
如何教孩子學漢字?孩子寫字磨蹭家長應該怎麼引導 - 天天要聞

如何教孩子學漢字?孩子寫字磨蹭家長應該怎麼引導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寫字總是很磨蹭,不管家長怎麼催促就是不聽,有的時候說的多了還會引來孩子的不耐煩,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保持冷靜,及時採取措施引導孩子。那麼,如何教孩子學漢字呢?孩子寫字磨蹭家長應該怎麼引導?1、要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青島母親墜樓身亡:全職媽媽的無奈經歷,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青島母親墜樓身亡:全職媽媽的無奈經歷,引發關注

家庭壓力與自我犧牲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家庭中的角色分工也在發生變化。然而,在家庭中擔任全職媽媽的角色並不輕鬆。這些媽媽們在承擔起照顧孩子和家務的責任的同時,也常常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經濟負擔與社會期望作為全職媽媽,經濟負擔往往由丈夫承擔。
給孫女鮑弈杋留點什麼 - 天天要聞

給孫女鮑弈杋留點什麼

作者:鮑根生教授《道路坎坷人生精彩》系列作品之四十五「人生自古誰無死」。我會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我的孫女今年已經9個虛歲了,我死後,給我的孫女留點什麼呢?2023年3月中旬的一天,孫女鮑弈杋來家看我,滿臉笑容地叫了我一聲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