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2021年12月10日13:53:02 育兒 1696

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聰明,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孩子和大人都能省很多事。那麼今天慧聰達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腦科學家稱突出的眾寡是評判大腦發育優良的最新標尺。

數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腦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什麼樣的大腦是最聰明的大腦呢?首先提出的是,顱相說是通過大腦的外部特徵來觀察大腦的聰明度。接著是腦重說,大腦越重就越聰明。它是通過腦重和體重之間的比值。隨著顯微科技的發展,最新研究提出突觸說,突觸是一個腦細胞與另一個腦細胞之間鏈接的部位。

那麼腦細胞有什麼功能呢?


腦細胞的功能就是傳遞、整合、儲存信息用的。不過,單個腦細胞是完全發揮不了功能的。我們的大腦內有1000-2000億個神經元。只有我們的突觸形成一個龐大稠密的腦網路 ,綜合智能才會越來越強!


雖然有些孩子先天不是聰明的的大腦,但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發育。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益智的遊戲:
初階-叢林大冒險玩法

適合3-6歲


組件:棋子16顆(數字1-4各4顆);題卡20張(3*3格題卡6張、4*4格題卡14張)、題目共40道(3*3格題目12道、4*4格題目28道)、答案冊1本。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這是初階啟蒙數獨遊戲,只有三宮格與四宮格,難度比較低,適合3-6歲的孩子玩,可以先從三宮格玩起,慢慢熟悉後,再玩四宮格遊戲。


遊戲規則:根據題卡上的已知數字,然後推理填上所有剩餘空格的數字,題卡內所有的數字必須滿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個指定宮裡(四宮格才有宮)內的數字不會重複。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玩遊戲之前要先教孩子什麼是行、什麼是列、以及什麼是宮。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行和列如上圖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背景色相同的區域為「宮」,比如這張四宮格題目里有4個宮,

包括2個藍色宮,2個黃色宮


三宮格玩法展示


寶寶隨便抽出一張題卡,題目如下,根據已有的數字線索,給空格處填上數字(三宮格的題只能用數字1-3的棋子)。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開始填放數字。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數字填放完畢後進行檢查,若有任何一行或者一列的數字相同,則挑戰失敗,如下圖,第一行和第二列都有相同的數字1,則此次數獨遊戲挑戰失敗。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若每一行及每一列的數字不重複,則挑戰成功,如下圖。


知識科普|什麼樣的大腦才是聰明的大腦?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什麼是泛化(2)泛化的種類 - 天天要聞

什麼是泛化(2)泛化的種類

大家好,這裡是希瑞開言,昨天我們了解了什麼是泛化,今天我們繼續了解,泛化的種類。指令泛化指令泛化,顧名思義就指令要多變。有的孩子是這樣的,你跟他說「起立」,他會站起來。當你跟他說「站起來〞,他就跟沒聽到一樣。因為他不理解起立和站起來是一個意思。也說明他指令沒有泛化出去。
多少歲兒童可以使用電動牙刷?看你家孩子是否具有這些條件 - 天天要聞

多少歲兒童可以使用電動牙刷?看你家孩子是否具有這些條件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電動牙刷已經成為了更為方便和高效的牙齒清潔工具。然而,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可能會擔心是否適合給自己的孩子使用電動牙刷。那麼,到底多少歲的兒童才能使用電動牙刷呢?接下來,我們將為您詳細解析這個問題。多少歲兒童可以使用電動牙刷?
有身孕了要小心點 - 天天要聞

有身孕了要小心點

親愛的,不要擔心,辦法總比困難多,我來幫你。親愛的,別動,我想辦法讓你上來。這裡,親愛的,你懷孕了,不能劇烈運動,我會把你拉上來。這個高度,我以前帶你的時候很容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現在你的肚子里有八個,走過來,只要你不放棄,辦法總比困難多。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全程參與,你家娃爸做到了嗎? - 天天要聞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全程參與,你家娃爸做到了嗎?

#妙筆生花創作挑戰#誰說帶娃是媽媽的責任呢?真的很不理解,明明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是夫妻二人共同孕育出來的,為何到了帶娃這個環節,好像媽媽就應該付出。不知什麼時候,媽媽犧牲工作、犧牲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帶娃中。而爸爸,只需要賺錢,其他的什麼事情都不用管。
下面3種「快樂教育」害娃不淺,可有的家長還樂此不疲地天天做 - 天天要聞

下面3種「快樂教育」害娃不淺,可有的家長還樂此不疲地天天做

教育孩子該使勁捲起來,還是徹底躺平,給孩子所謂的快樂童年呢?我們都是做父母的,我明白那種「凡事要給孩子最好的」的心情!不管是物質生活還是教育的投資,大多數父母真的很努力。但是,有時候如果咱們努力的方向不對了,其實就是背離了教育的初衷,反而會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