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希望孩子積極主動,可有時候,被動也是一種保護

2021年10月03日19:27:02 育兒 1869

金惟純在《人生只有一件事》里說:「積極主動的價值觀,如果少了覺察和清明,很可能帶來人間禍事和災難。」深以為然。


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多數鼓勵孩子積極主動,總是覺得有些事情應該先搶佔位置或者機會。並且強調結果不重要,過程才重要。美其名曰「重在參與」。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都是成人們把自己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的借口。自己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所謂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不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實際水平,一味的鼓勵孩子向前沖。大多數時候,家長根本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們遵從家長的意願,積極主動的參與了某些活動。如果孩子根本不感興趣,或者根本不懂擅長那個領域,那麼盲目的參與又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呢?


在活動中,孩子因為不感興趣,就會盡量避免參與,因為不擅長,即使參與了,也不會發揮自己的特長。而有些活動,是有目的的培養孩子的能力,拓展視野。因為孩子的主觀因素,可能孩子是參加了,卻無法參與其中,慢慢被邊緣化了。這對孩子的心理是會有一定的影響的。


如果孩子內心足夠強大,可能會不服輸,有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鬥志。那麼這項活動或許就是他人生的拐點,他開始孜孜不倦,奮起直追。可是這樣的孩子又有幾個呢?


大多數孩子,去參加自己完全陌生的活動,可能會產生膽怯的心理,畏手畏腳,在有些需要孩子有勇氣,或者自己找夥伴的活動中就會落單。孩子會有種被排斥的感覺。看著別人熱火朝天的玩耍,孩子只是一位看客。熱鬧中的那種孤獨對孩子是一種打擊。


所以,正如作者所說,積極主動,前提是要覺察和清明。套用一句古話就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就像兩軍對壘一樣,如果你選擇主動出擊,那你一定對對方有所了解,並有勝算的把握。不然,誰會主動去送死呢?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積極主動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量力而行,適當而為。如果不適合自己,就不要主動了。畢竟,在有些時候,被動也是一種保護。

家長希望孩子積極主動,可有時候,被動也是一種保護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